最新网址:m.rulianshi.net
第3763章告之训典,教之防利,委之常秩 (第1/3页)
暮色四合,河洛大地上铺开一片金黄。
沉甸甸的麦穗在晚风中摇曳,发出沙沙的声响,仿佛在诉说着丰收的喜悦,却也预示着即将到来的危机。
枣祗站在雒阳城头,远眺着这片他再熟悉不过的土地。作为这场抢收战斗的总指挥,他几乎清楚河洛之地的每一块土地、每一处庄禾的成熟度,以及其亩产量。他不需要看什么舆图,所有河洛周边的土地,都在他的脑袋里面装着。
『东郊麦田,明日可达全熟;北坡粟米,尚需三日;南麓豆田,已过最佳收割期……』
枣祗喃喃自语,眉头微蹙。
这些作物就像他的孩子,他了解它们的每一个生长阶段,知道何时该收割,何时该等待。
司马懿和王昶,作为这场抢收战斗的调度员,正将枣祗的智慧转化为实际行动。
枣祗是这场战斗的总指挥,他几乎是清楚河洛之地的每一块土地庄禾的成熟度,以及其亩产量,而司马懿和王昶,则是是这场抢收战斗的调度员。
由枣祗标注出来的地点,分出了等级不同的抢收紧要程度高低,但是在实际劳作当中,并不能完全按照谷物的成熟度次序来收割,毕竟远近以及在道路上的奔波时间,都是需要统筹考虑的问题。
司马懿并未身着显眼的官袍,而是一身便于行动的两当铠,穿行于田埂、晒场与临时粮垛之间。他的指挥并非高声呼喝,而是通过身边数名手持简牍、不断记录奔走的佐吏来实现。
『东三区,进度滞后两成,加派一队人手,优先收割已完全成熟地块!』
『北渠附近运输车队拥堵,调一伍兵士前去疏导,确保车道畅通!』
『告知各位仓曹,入库登记必须三人核验,唱筹清晰,杜绝浑水摸鱼!』
司马懿的指令清晰,冷静,也自然影响着身边的佐吏,让他们也同样的冷静下来,在千头万绪,繁杂无比的抢收过程当中,宛如精密器械的齿轮,相互咬合,努力维持着庞大而混乱的抢收战斗的运转。
……
……
兵士们挥汗如雨,帮助老弱收割、扛运,维持秩序。
书吏们嗓音嘶哑,反复向疑虑的农户解释:『老丈放心,粮入官仓,登记在册,皆有凭据!待击退曹贼,定按册补偿,绝不亏欠百姓!』
这是一种与时间赛跑的秩序,一种在战火来临之前试图抓住更多希望的奋争。
然而,阴影就潜伏在这片忙碌的金色之下,几个身影格外活跃……
一个自称『陈老丈』的老者,总是唉声叹气地蹲在田埂边,对每一个路过的人嘟囔,『唉,白忙活哟……官字两张口,说得好听,到时候哪还记得咱们这点粮食?怕是都进了当兵的口袋咯……』
另一个看似憨厚的行脚商赵五郎,则混在歇息的民夫中,分发着『免费』的浆水,压低声音:『兄弟,这地里的收成原本是咱自己的!可现在帮官府收了,保不准就变成谁的了……』
这些人影响了一些人,然后这一些被影响的人,又不由自主的去影响更多的人……
建立信任,很难。
破坏信任,简单。
这确实是一个普遍存在却又令人沮丧的现象。
明明骠骑军做了那么多,也明明在大多数时候农夫都信任,都愿意配合骠骑军,也明明知道信任珍贵且易碎,为什么总有人或组织,在不断消耗甚至主动破坏这种信任?
很简单,破坏信任的收益是即时、可见的,而破坏信任的代价是延迟、不确定的。
这是一种人性的短视,为了一颗眼前的糖果,甘愿赌上未来的整个糖果厂。
尤其是『公信力』。
尤其是某些人会有一种种强大的心理能力,为自己的行为找借口,使其合理化。『为大局着想』、『大家都这样』、『结果是好的就行』、『不管别人信不信,反正我是对的』……
于是乎,在原本应该是尽可能最大效率的抢收机器当中,难免就出现了一些『故障』。
在运输途中,一辆满载新麦的大车『意外』地车轴断裂,粮食撒了一地,引起一片混乱和围观,拖延后续车队许久。
夜间,某些临时堆迭的粮垛会莫名起火,虽被及时扑灭,却加剧了人心惶惶……
……
……
城内的枣祗,并未亲临田间,但他的触角通过无数文书和汇报延伸至每一个角落。
他察觉异常的方式,更偏向于宏观数据的比对和逻辑推理。
首先引起他注意的是入库进度与田间预估产量的差异。
司马懿报来的田间估产数字与实际运入城中的粮食数量,存在一个不大但持续存在的缺口。
枣祗召来负责仓廪的官员进行询问。
官员擦着汗:『回大司农,许是……许是今年天时稍欠,或是农户收割不及……』
枣祗摇头,『非也。司马仲达所报乃是估产,已考虑了这些因素。即便有损,亦不应差数如此整齐。更何况……』
他翻开另一卷竹简,『据报,城外零星冲突,并未波及主要产粮区。这少掉的粮食,去了何处?去查!速速回报!』
负责的官吏连忙而去。
其次,是舆情的变化……
从来去城外骚扰拖延曹军,城内的治安就给了其副官,以及有闻司的吏员。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最新网址:m.rulianshi.ne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