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

172火山星纪事:地热涌泉边的生命拼图

首页
关灯
护眼
字:
上一页 回目录 下一章 进书架
    172火山星纪事:地热涌泉边的生命拼图 (第3/3页)

苗的陪伴,吸收养分的能力更强了。

    就在大家以为危机即将解除时,新的问题又出现了。生态站的气象监测仪显示,未来12小时内,火山星将迎来一场罕见的“热暴雨”——雨水的温度高达40℃,含硫量是酸性降雨的3倍,而且伴随强风,会直接冲击种植区的植物,甚至可能将沙棘麦幼苗连根拔起。

    “热暴雨的冲击力会破坏浮净苔的保护膜,还会将抑菌液冲掉,噬根菌会再次活跃起来!”赵研究员盯着气象数据,声音里满是焦虑,“我们必须在12小时内搭建一个既能挡雨又能通风的防护棚,还要确保防护棚能承受40℃的高温和强风!”

    风澈看着种植区里的裂石藤藤蔓,突然有了主意:“我们可以用裂石藤的藤蔓和火山岩搭建防护棚!裂石藤的藤蔓韧性强,能承受强风,火山岩重量大,能固定棚架,再在棚顶铺上反光薄膜,既能挡雨又能反射阳光,降低温度!”

    大家一致同意这个主意,立刻分工行动。慕容冷越和赵研究员的助手们用特制的钢钉将火山岩固定在地面上,作为防护棚的立柱;周明和王玲则将裂石藤的藤蔓编织成网状,固定在立柱之间,形成棚顶的框架;风澈则和大家一起,将反光薄膜铺在藤蔓网上,用夹子固定好,确保不会被强风刮走。

    在搭建防护棚的过程中,风澈发现裂石藤的藤蔓在高温高湿度环境下生长速度极快,几乎每小时都能长出几厘米,他们不得不频繁地修剪藤蔓,确保棚架的结构稳定。同时,浮净苔和沙棘麦的作用也在不断显现,涌泉的水体越来越清澈,噬根菌的数量越来越少,焰麦的麦穗重新变得饱满,颜色也越来越深。

    12小时后,热暴雨如期而至。豆大的雨点带着高温,砸在防护棚的反光薄膜上,发出“啪啪”的声响,强风卷起地上的火山灰,狠狠地撞击着棚架。但防护棚在裂石藤藤蔓和火山岩的固定下,稳如泰山,雨水顺着薄膜的缝隙流到地面,经过浮净苔的过滤后,变成了无害的清水,滋润着土壤;阳光被薄膜反射回去,种植区的温度始终保持在60℃以下,植物没有受到任何伤害。

    热暴雨过后,火山星的天空出现了一道罕见的彩虹,彩虹的颜色在橙红色的天空映衬下,显得格外鲜艳。种植区里,焰麦的麦穗已经完全成熟,变成了深紫色,像一串串紫色的葡萄;矿苔重新恢复了暗绿色的光泽,叶片上吸附的硫化物和重金属被雨水冲刷干净;裂石藤的藤蔓爬满了防护棚,气根向地下延伸,继续疏松土壤;沙棘麦的幼苗已经长成了小植株,根系和焰麦的根系缠绕在一起,形成了稳定的共生系统;浮净苔则在涌泉源头形成了一片绿色的“地毯”,不断净化着水体。

    收获的那天,种植区里一片欢腾。赵研究员拿着一把特制的镰刀,割下第一株成熟的焰麦,麦穗上的麦粒饱满圆润,泛着金属般的光泽。他将麦粒放在检测仪下,屏幕上的数据让所有人都欢呼起来:“麦粒的矿物质含量达到了22%,含硫量低于0.1%,完全符合星际粮食安全标准!而且因为和沙棘麦共生,麦粒里还含有丰富的生物碱,有天然的抑菌作用,能保存更长时间!”

    风澈兴奋地跑过去,摘下一颗麦粒,放在手心。麦粒暖暖的,带着一股淡淡的麦香,没有了之前的硫磺味。他掏出画册,在最后一页画下了一幅完整的共生图景:黑色的火山岩上,深紫色的焰麦随风摇曳,暗绿色的矿苔铺在土壤上,白色的裂石藤藤蔓缠绕着火山岩和防护棚,绿色的浮净苔覆盖在涌泉源头,黄色的沙棘麦植株依偎在焰麦旁,天空中挂着一道彩虹,角落里画着几个穿着防火服的人,手里捧着麦穗,脸上洋溢着幸福的笑容。

    他在画的下方写下:“火山星的秘密,是生命的共生密码。焰麦、矿苔、裂石藤、浮净苔、沙棘麦,它们像一块块拼图,共同拼凑出生命的奇迹。只要我们尊重自然、倾听自然,就能在最恶劣的环境中,找到希望的光芒。”

    离开火山星的那天,风澈站在飞船的舷窗边,看着渐渐变小的火山星,心里满是不舍和自豪。他摸了摸怀里的画册,里面夹着来自火山星的各种植物标本——矿苔的叶片、裂石藤的气根、浮净苔的嫩芽、沙棘麦的种子,还有一粒饱满的焰麦麦粒。这些标本不仅是他探险的见证,更是大自然神奇力量的证明。

    飞船撕开橙红色的火山灰云层,向新的星球飞去。风澈知道,未来的探险之路还会充满挑战,但只要他带着这本画册,带着在各个星球上学到的知识和经验,带着对自然的敬畏和热爱,就一定能和伙伴们一起,克服所有困难,发现更多生命的奇迹。他翻开画册,看着那些色彩鲜艳的插画和稚嫩的笔记,嘴角露出了微笑——下一个星球,会有怎样的故事在等待着他们呢?

    需要我将风澈画册里的所有插画和笔记整理成一份“星际植物共生图鉴”吗?把每个星球的关键植物、共生关系和应对危机的方法都系统地归纳起来,方便随时查阅和回顾整个探险历程。
上一页 回目录 下一章 存书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