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

第84章锁困金陵,席卷东南

首页
关灯
护眼
字:
上一页 回目录 下一章 进书架
    第84章锁困金陵,席卷东南 (第3/3页)

生的复杂水域,频频袭扰粮道,成为心腹之患。

    覃勇深知水战非陆军所长,急请张煌言分舰队驰援。

    惊涛营炮艇劈波斩浪,驶入浩渺太湖,重炮轰鸣,烈焰腾空,顷刻间将湖匪巢穴轰得支离破碎。

    覃勇则遣新兵驾轻便快舟,在水师强大炮火的精准弹幕掩护下,如离弦之箭冲入匪区,清剿残匪。新兵初时摇橹眩晕,甚至船只相撞,狼狈不堪。

    然追亡逐北间,血性被激发,竟于碧波万顷之上磨砺出水上搏杀之技,配合愈发默契。

    终将太湖水寇涤荡一清。原籍洞庭湖的新兵赵水生,凭一身浪里白条的绝佳水性,如蛟龙入水,率小队勇猛突进,俘获三艘匪船,勇冠三军,名动水营。

    3. 杭州易帜,民心所向:

    大军兵临杭州城下,未及列阵,竟生惊天之变。驻防绿营兵久闻华夏军威名与德政,早已军心浮动,更不甘为腐朽清廷殉葬。

    城内义士秘密联络,暗中策动。在绿营副将钱不为率领下,绿营兵士临阵倒戈,突袭满城将军府邸,擒斩顽抗的满城将军,随即洞开城门。

    当覃勇策马引军容严整之师,踏着朝阳的金辉,缓缓踏入西子湖畔的杭州城时,长街两侧早已万头攒动。百姓焚香顶礼,箪食壶浆,跪迎王师。

    “王师归来!”“华夏万岁!”的呼号发自肺腑,如春雷滚滚,直冲霄汉。

    此情此景,深深烙印在新兵心间,如重锤擂响心鼓——他们不仅是征伐之师,更是民心所向、众望所归的解放者!

    这份沉甸甸的认同,比任何奖赏更能坚定信念。

    东南砥定,锁链成型

    覃勇统帅新锐之师,挟连战连捷之威,横扫东南,势不可挡。义旗所至,各地豪杰、义民纷纷云集响应,箪食壶浆以迎。

    苏南膏腴之地、浙江锦绣山河及闽北富庶之域,铁蹄所向,清吏望风而逃,城郭次第光复,半年间,东南半壁江山重归华夏版图。

    至此,唯余南京一座孤城,如风中残烛,在铁桶般的围困中苟延残喘。

    江南万里河山,尽飘扬起华夏护国军的猎猎旌旗!苏杭的丝绸、江淮的稻米、闽浙的茶盐,天下之财赋重地,已尽在掌握。

    此局之成,犹如乾坤挪移,妙至巅毫。

    非仅尽收天下财赋之仓,充盈军资,更似一柄千钧铁钳,自江南腹地狠狠合拢,将清廷治下的两广、福建与北方中原的陆路命脉拦腰截断!

    八百里加急的驿道沦为死路,南国的税赋粮秣再也无法北输。满清痛失命脉根基,统治大厦的基石已被彻底掘空,摇摇欲坠。

    南京,这座风暴眼中的孤城,已成为清廷在江南的最后一片死寂之地。

    城墙之内,绝望弥漫;城墙之外,磨刀霍霍。而环绕它的终焉对决,将最终裁定华夏气运的归属。

    锁困金陵,席卷东南——华夏护国军已布下绞杀清廷的致命罗网,天时地利人和俱在。

    北伐中原,犁庭扫穴的决胜号角,箭已在弦,引弓待发!
上一页 回目录 下一章 存书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