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

第二十一章 一段空想

首页
关灯
护眼
字:
上一页 回目录 下一章 进书架
    第二十一章 一段空想 (第3/3页)

彰显强大。

    就算高宗的开疆拓土,也更多的是与周边国家的被动应战,以及为历史遗留问题讨回一个公道。高丽扩张,隋炀帝三征高丽留下的累累白骨,吐蕃突厥扣关造成的家破人亡,一桩桩一件件,这个民族几代人都未曾忘记。

    中国人,是不允许被欺辱,被践踏的,所有的血债都会一一讨回来,这就是这个民族古往今来给所有侵犯者的答卷。

    只是,这个民族却有着仁义之心,从未有侵略想法。

    骨子里,从春秋开始,便有对生命的敬畏,对同类的怜悯,对道义的坚守。

    这个民族,从来不缺愿意为国家献身的人,不缺为天下大义献身的人。有忠君爱国者的士为知己者死,有团结和睦的爱护友邦之举,有勤恳的鞠躬尽瘁,有兴百姓苦亡百姓苦的仁慈,有依法断案的公正,还有一诺千金的诚信。

    教化对于这个民族的影响深远。

    长久的历史发展形成的人性思想,也是这个民族能有别于其他民族的特性。

    所以,虽然发生过饥荒时易子而食的惨剧,发生过破城后屠城的惨剧,发生过军纪不严的军队掠夺残害百姓的惨剧,却从未影响过这个民族的正确的观念,对人性真善美的追求。

    或许人们对许多历史留名的人物有褒贬不同的评价,但对于造成上述惨剧的祸首,每一个明白事理的人都口诛笔伐,他们离心离德,当时受到冷遇,后来又遭到历史的清洗。

    教化的确是有些作用,然而,沈三问不知道仅仅通过文化传播,需要多久才能在其他国家建立真正的文化信仰,纠正许多不合理的制度。

    若是封建土地制度,在倭国执行的足够顺利,哪里的百姓经济足够自给自足,改造倭国的社会舆论自然相对容易,若是百姓生存都成问题,谈及人性,也十分可笑。

    而且,唐朝也有许多社会问题,自己居然忧心于他国的改造?

    还是改造唐朝也更加迫切一些。
上一页 回目录 下一章 存书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