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

第三十六章 倒脱靴

首页
关灯
护眼
字:
上一页 回目录 下一页 进书架
    第三十六章 倒脱靴 (第2/3页)

印儿——”

    李同儒瞥了一眼:“那是前主事,那个人贪赃枉法,已经抓起来问罪去了!”

    赵允让::“……”

    “那官家也不能不认帐啊,起码这一年的协议,得执行,要言而有信!”

    李同儒想了想:“这样吧,你看这个协议肯定是不成了,不如咱们来另立一个!”

    赵允让警惕道:“立个什么样的?”

    李同儒一笑,靠在太师椅上:“你看,这好的石炭虽然很少,但是煤粉很多,有很多,小王爷你就算是为国分忧,好不好?”

    赵允让瞠目结舌:“这怎么可以?我要那玩意儿也没用啊,就算是烧砖,也只能凑合着用!”

    废话,好用谁给你啊!

    “怎么不可以?为国分忧就不要讲条件了,当初那碧落春,我可是让小王爷你都拉走里的!”

    李同儒意味深长,不要忘了,我们是过节的!

    “这样吧,本来是一年的协议,改成三年,每年一千两银子,煤粉全是你的!”

    赵允让哭丧着脸:“那也不能让我一个人扛啊!”

    “那你找谁,度支司就不管了!”

    赵允让无奈地拿出几枚印章:“也只能让他们分担一些了!”

    就这样,赵允让从户部手中,获得了大量收购煤粉的合同。

    合同直接就是和李同儒签订的,还请了汴京城中德高望重的长者作见证!

    李同儒很赞成这样的作法,人也都是他找来的。

    要不,吃了大亏的赵允让反悔怎么办?

    有这些长者在,就算是赵元俨,想反悔也要掂量掂量。

    大量的煤粉从炭场直接运到了老周的砖窑附近,这里的粘土是最好的。

    按照标准的比例配备出来的蜂窝煤,很快就堆积如山。

    没错,直接在砖窑附近加工出来的,就是成品蜂窝煤。

    虽然这东西真要是想搞点水力加工之类的技术,赵允让也能弄出来。

    可是赵允让直接就用的人工,让百姓有饭吃有衣穿才是他的目标。

    数百名工人,日产蜂窝煤几万块。

    三种类型的蜂窝煤一出,立刻震动了汴梁城整个燃料市场。

    就算是本来很是高端的银霜炭,蜂窝煤一出,也立刻黯然失色。

    便宜啊!

    价低耐烧,最主要的,配着烟筒的炉子充分解决了烧煤的安全问题。

    一块蜂窝煤放在炉子里,能顶小半天。

    一壶热水没一刻钟就开了,小户人家做饭也顺便解决了。

    而且随便屋角找块空地,就能码上用半个月的,还不用弄得一地柴草,脏乱不堪。

    有了炉子,谁还冷天寒地地跑外面去烧大灶?

    而且,炉子还能和土炕结合起来,一举两得!

    一时间,张押司带领的建筑队伍进一步迅速扩大。

    连带着周知县也名声在外,据说今年秩满之后,应该会升一步!

    而这蜂窝煤,基本就是煤粉的价格加上一块三到十文不等的手工。

    而煤粉,基本就是没人要的东西,但是上好的煤炭很贵。

    当然现在不是了,赵允让把蜂窝煤定在了石炭五分之一的价格。

    免费砖炉子,低价蜂窝煤,估计这个冬天,汴梁城不会太冷!

    至于明年,烟筒的生意肯定会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上一页 回目录 下一页 存书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