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

第185章 赈灾

首页
关灯
护眼
字:
上一页 回目录 下一页 进书架
    第185章 赈灾 (第2/3页)

来此做活。”

    宋煊咳嗽了一声:“虽然不能给他们加工钱,但是可以让他们吃的好一些,这样也能让他们有所动力。”

    “就如同你在开封县那般利用犯人清淤一样?”

    晏殊觉得宋煊的法子是不错,但是如此多的厢军聚在一起,怕是大娘娘那里有些说不过去。

    毕竟人家孤儿寡母的,此地距离陈桥驿站那也算不得远。

    “对啊。”

    宋煊指着外面道:“若是征调百姓来干活,那就以工代赈,重建家园。”

    “以工代赈?”

    晏殊负手而立:“有点意思,你说说看。”

    “前往东京城乞活的百姓由我去清理汴河淤泥,以此来以工代赈,缓解压力。”

    “而大批留在乡间等待救援的百姓,则是由晏相公下令参与河道清淤、修筑堤坝等工程。”

    “通过提供粮食和一些低价的工钱来激励灾民的积极性,至于我是怎么调动犯人积极性的,想必晏相公也有所耳闻,照着分组效仿就成。”

    “如此一来,我们便是双线工程治理,滑州为主线,所需人力物力财力,以及时间会更长。”

    “东京城作为接纳大批灾民和想要挣钱的无业人员,继续清淤。”

    “兴许工程进度会大幅度提高,也能有更多的百姓存活下来,不至于在冬天饿死。”

    “嗯,倒是合理。”

    晏殊点点头,如今以工代赈在宋代还没有频繁使用。

    那也的是后期范仲淹用自己的名声圈了一波粮商的粮食后,又大兴土木,才彻底延续下来。

    “法子不错。”晏殊瞧着宋煊哼笑一声:

    “那我作为副枢密使请求调拨厢军过来,那也是十分合理的吧?”

    “大娘娘怀疑谁都不会怀疑你晏相公会带兵直扑东京城逼迫她下位,让官家亲政的事。”

    “你别把心里话借着玩笑话说出来试探人,很容易得罪别人的。”

    晏殊无奈的翻了个白眼,叹了口气,他觉得宋煊太激进了。

    若是让曹利用等人来此坐镇,出现大批厢军,想必刘娥她也会夜里惊醒,会怀疑的。

    至于文臣那就没有那个顾虑了。

    “也就是我会装作没听到你说什么玩笑话。”

    晏殊指了指宋煊道:“我们如今最主要的是赈灾,不要搞有的没得。”

    “就算是我要坐镇在此,调拨大批厢军,大娘娘也会派人来监督的,想要调动他们来,可是不容易。”

    宋煊扶着城墙垛子:

    “其实我有个招数,算的上是歪门邪道。”

    “快说吧,就这里没外人,我看看到底有多歪门邪道。”

    “我大宋遭遇如此大的水灾,想必辽国也会知晓的,既然如此可以放出风声辽国会借机派兵讨要岁币,这不就能调动更多厢军来此来吗?”

    晏殊沉默,他没言语。

    因为连两国之事都可以被他拿来做文章,晏殊都不知道要如何评价宋煊。

    为达目的不择手段?

    “此事怎么传播?”晏殊指了指一片汪洋:

    “若是有这个消息传出来,最先逃跑的便是本地还存活的百姓。”

    “让皇城司的人传播,他们专门干这个的,只在大娘娘耳边传一传,对外并没有什么影响。”

    “你呀,你呀。”

    晏殊也扶着城墙垛子,一时间不知道要说什么。

    因为他发现宋煊提出来的计策,虽然邪性让人想不到,但就是出其不意的好用。

    他没当官之前也是这样的思路轻奇,当官之后还是这样。

    就大雨天去掏无忧洞贼首的窝点这种思路,哪个知县或者府尹会想到并且付之行动的?

    “对了,无忧洞的人抓了你二哥,可是无事?”

    “他好的很。”

    宋煊哼笑一声:

    “不愧常年浸染在赌场,那都锻炼出来大心脏了,把无忧洞的人给哄骗的一愣一愣的。”

    宋煊与晏殊说了宋康的操作,听的晏殊也是嘿嘿直乐。

    他在南京城的时候,尽管宋煊远离了家乡,但是晏殊也打听过他家里的情况,那真是让人目瞪口呆。

    宋煊没有长歪,还真是老天有眼,大宋之幸。

    “你倒是心大。”

    晏殊觉得沉闷的心情好了一会,开口道:

    “十二郎,我们还是要调拨船只,分头行动,通知百姓以工代赈的消息。”

    “顺便去瞧瞧周遭的水灾蔓延到哪里了,一定要做到心里有谱,最后再请大娘娘调拨钱财和厢军。”

    “嗯,那就这么办吧。”

    他们二人很快就围绕着城墙转了一圈,倒是有许多百姓都坐在屋顶上,以及在墙头上行走。

    晏殊说了一下宋煊的思路,然后让大家都各自朝着几个方向去探查。

    最好能画出水图,如此一来才能更好的进行规划。

    陈尧佐知道晏殊是聪明人,而且对于滑州知州等人一问三不知的态度不满意,所以才会如此安排。

    他也没有反驳,晏殊安排的也是在理。

    于是一帮人便带着助手,向着各自安排的方向散去,乘船仔细探查。

    宋煊坐在船头,身后还跟着一艘船,避免出现意外。

    就这么时间,他发现周遭连点高大的树都没有。

    此处算是华北平原的地界了,兴许上一次滑州决口,陈尧佐已经砍了许多树来维持。

    这次想要弄树来铸造护岸的埽工恐怕很难集齐材料。

    宋煊一边让人记录,一边瞧着远处。

    城内的百姓有城墙护着,还能不被冲走。

    但是城外的百姓可就遭了殃。

    活人都顾不过来呢,死人的尸体也没有人收拢。

    大雨停歇过后,便是暴晒,兴许用不了几天就会炸了。

    宋煊拿起笔也记了一下,要有专门的清理尸体的队伍,还要按照尸体给钱,如此方能激发他们的工作热情。

    若是少了银钱,总比到处都是尸体,搞出更多被污染的水源要强上许多。

    平原地带,很少有山,西高东低,地势平坦。

    因为黄河多次泛滥,倒是还残留了不少可以用的防洪堤坝。

    再加上境内河流众多,经过询问,宋煊确定是流经河北,汇入白沟河,进入渤海湾。

    他在这里游荡,目测工程量,思考着要不是设置一个闸门,缓慢的把田地里的水都汇入到隋唐大运河当中去。

    反正这水最终汇入渤海,宋辽双方以白沟河为界,洪水也会过去,那就慢慢的往那边泄洪呗。

    就算淹了对岸,那也是辽国的地盘。

    最坏的结果淹了南岸,宋朝在边境上弄了许多沼泽,根本就不怕被水淹。

    宋煊让人划船继续走,他要找个合适的地方修建一条沟渠,控制好水闸,免得黄河水没有按照计划输送到宋辽边境线上去。

    “十二哥儿,这里积沙好多。”

    王保指了指前方:“我们不能再往那边划了,差不多就要到白马县与顿丘的交界处了。”

    “顿丘?”宋煊从船头站起来张望:“是曹老板曾经当过县令的地方,直娘贼,咱们划船还划的挺快。”

    “是啊,这里是澶州的地界了。”

    “洪水都冲到这里来了!”

    宋煊把笔扔给齐乐成,拿过竹竿:“再往前走走,上岸去生活做饭吧。”

    一行人奔着瞧得见的岸边过去。

    想要找点干燥的柴火都找不到。

    宋煊手搭凉棚仔细看过去,当真是没见什么山脉,一望无际的平原。

    在洪水的分割下,形成了弯曲的线条分辨颜色。

    再往远处走到澶州的治所,哪里便是冀、鲁、豫三地交界地带,自古为兵家必争之地,兴许能望见山脉。

    “大官人,此地是德清军驻扎地地方,我们可以前往那里去宣布。”

    听着齐乐成的话,宋煊点点头,兵家必争之地,怎么都得安排军队驻扎。

    “如今也沦落为厢军地盘了。”

    这是一个军事驻点,到了宋仁宗晚期被废。

    “行,有厢军就成,他们这里没被淹没就算是幸运。”

    留下人看船,他们便步行前往。

    道路两边或坐或卧,躺了不少灾民。

    他们瞧见有身着官服之人,皆是惊喜的望着,只是少有人敢前来拦截。

    吧嗒。

    老头带着孙儿给宋煊跪下,拦在路中央。

    “大官人,能否赐些吃食,我这孙儿实在是饿的没力气了。”

    宋煊伸手让王保掏个饼子,蹲下来,递给他:

    “多谢大官人,多谢大官人!”

    老头连忙咬了一口,随即递给自己的孙子让他狠狠的吃。

    “你们来这里几日了?”

    “快三日了,城内的士卒不让进去,只能在外面吃点草果腹。”

    宋煊瞥了一眼周遭人:“快些吃吧,要不然一会该有人上来抢了。”

    老头虽然咽口水,也不想多吃。

    孙儿活下去才是最好的。

    “大官人。”

    旁边也有人过来祈求。

    “饼子没了。”

    宋煊站起身来,对着周遭蠢蠢欲动的灾民道:

    “我乃开封县知县宋煊,便是负责探查通知决口灾情,向朝廷回报的。”

    “你们再忍忍,我先进城给你们讨点米粥来放粮,朝廷很快就会派人来此赈灾的。”

    有了宋煊的安慰,这帮灾民倒是立马哭泣起来。

    朝廷总算是来人了。

    宋煊报名号那也是常规操作,让灾民知道是谁来救他们的。

    待到宋煊走到县城门口,有士卒阻拦询问:

    “不知大官人是从何而来?”

    “我乃开封县知县宋煊,奉官家与大娘娘之令前来救灾。”

    宋煊让王保把自己的官印掏出来:“带我见你们的都虞候。”

    “是,宋大官人请。”

    士卒当即叫人打开护栏,恭敬的请宋煊进城。

    至于外面的灾民,那是万万不能入城的。

    宋煊打量着这座军城,瞧着里面大多数厢军士卒,衣服破烂,甚至为了凉快都不怎么穿衣服。

    他们也不是用来作战的,多是修桥筑路的“杂役”。

    至于待遇宋煊也不用问,他早就在南京城的时候领教过了,这帮人脸上刺字,能领点酱菜钱或者食盐钱,就算是这个都指挥使或者厢都虞候有良心。

    强干弱枝的政策,就是这样。

    而且他们的身份不是饥民就是罪犯,外面那些饿的进不来城的人,也是下一步需要接收的兵源。

    “宋状元亲至,有失远迎,还望大官人勿要怪罪。”

    厢都虞候刘钧嘴里说着客气话,请宋煊进来叙话。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上一页 回目录 下一页 存书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