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

第181章 出发,灭贼

首页
关灯
护眼
字:
上一页 回目录 下一页 进书架
    第181章 出发,灭贼 (第2/3页)

自己不够有钱,相比于前朝,北宋的皇宫实在是有些矮小。

    还不如玉清宫更加宽阔奢华呢。

    宋煊打了个响指:

    “最后一步,既然是在中秋节前爆发了洪水,我要在中秋节后举办灯花会,吸引大量游客,让东京城本地富人以及夫人全都参与进来。”

    “到时候瓦子有人表演,还有临时摊位可以卖各种东西,刺激他们消费。”

    “这些人挣到钱后,忙不过来,兴许可以雇佣几个灾民帮忙,形成良性循环。”

    宋煊一口气说完之后,几个人自是没有说一句话。

    全都沉浸在宋煊的谋划当中。

    尤其是王曙,他越想,越觉得宋煊的操作当真是十分合理。

    而且复刻性极大。

    除了哄骗商人那一波之外,将来怕是对宋煊的官名有损。

    “宋状元,此三策当真是令我大吃一惊。”

    宦官杨玉珍躬身下拜道:

    “以前是我狗眼看人低,觉得宋状元什么活都抛给官家去做,乃是名不副实之徒。”

    宋煊对于这个老宦官根本就没有闲聊的心思,而且很注重他在的时候,不跟赵祯说些过火的话。

    谁知道他是不是刘娥派来监视的。

    现在听到杨玉珍如此言语,宋煊摆摆手:

    “杨太监勿要如此,你不说出来,我也不知道你对我是什么心思。”

    “哈哈哈。”杨玉珍大笑几声,并没有多言。

    王曙却是开口道:

    “宋状元,挡人财路犹如杀人父母,那些被你哄骗的商人,可不会轻易放过你的。”

    “第一,又不是我下令让他们去运输粮食的,第二,王中丞说的在理。”

    宋煊站起身来溜达了两圈,他觉得此事还是让刘从德带头去做这件事。

    反正他是大娘娘的心头好,有他在前面嘲讽,吸引伤害,自己躲在后面也能更好的进行输出啊。

    “那这样吧,我准许他们参加一次赛龙舟,拔得头筹的粮商,我给他免除一年的赋税,算他挽回损失,也能促进大家都去看,吸引人气,一举两得。”

    “才一年赋税?”

    宋煊站定后:

    “王中丞,我又没有让他们赔本卖粮食,顶多是损失些运输钱,又不是逼迫他们的。”

    “方才话已经说了,商人逐利,天下哪有只赚钱不赔钱的买卖呢?”

    “他们经商如此之久,想必比你我懂的这个道理。”

    王曙不言语了,现在他才明白宋煊为什么叫“立地太岁”。

    我给你脸,你老实接着就行。

    要是不接着,你看我怎么整治你!

    赵祯把肉粥喝完了,方才担忧的心思一扫而空。

    有十二哥的好办法,今年的灾祸定然能够很快就渡过去。

    “但愿不要下一夜的大雨。”

    宋煊站在门口,瞧着狂风骤雨:

    “要不然黄河决口,当真是一件难事。”

    “不过也不用多担忧了,总之就是有法子,危机总能渡过去。”

    “十二哥说的在理。”

    赵祯又让杨玉珍去给他盛一碗肉粥来,方才还没胃口吃饭。

    如今还觉得一碗肉粥不够他吃的。

    杨玉珍也是脸上带着笑,随即把碗装在食盒,他不放心别人去。

    毕竟官家住在外面,一切都是需要注意的。

    万一有人想要谋害宋状元,恰巧连累了官家呢。

    郭恩已经吃了三碗肉粥,还在盛第四碗,坐在他祖母旁边。

    这些日子他虽然没有机会饮酒,但总归是不缺吃食,特别是肉食。

    如此吃法,让郭恩的身体越发强壮起来,连个头也窜了一下。

    郭老太太瞧着孙儿如此能吃的模样,那也是心里十分安慰。

    他爹没有白死。

    大官人不仅让人教授他武艺,还要让他强行识字,天天背那什么千字文。

    说是最少认识一千个字,就能够写信了。

    在宋状元身边沾沾文气这件事,让郭氏极为满意。

    寻常人想要有这种机会求都求不来呢。

    郭氏只希望自己孙儿年长后,她把大官人赏赐下来的钱,都拿出来给他娶个媳妇,这样自己死也能瞑目了。

    郭恩慢慢吃着浓稠的肉粥:

    “婆婆,我们在这县衙也挺好的,去岁像这样的大雨,还要饿着肚子立在木床上。”

    因为屋子里全都是雨水。

    “是啊。”

    郭氏点点头,她想说要是你爹活着就好了。

    可是她知道,若是自己儿子活着,她们娘俩绝对没有这种好日子过。

    “哎。”

    郭氏叹了口气:

    “恩儿,你慢点吃,这里没有人跟你抢。”

    郭恩脸上带着笑,他又低下头去喝粥。

    像郭恩祖母两个这样的家眷不在少数,但是她们也不过是在大雨滂沱的时候,宋大官人开恩,才有机会来县衙这里避难喝粥。

    杨玉珍穿着蓑衣又拿着油纸伞,尽管慢悠悠的过来,可身上还是被淋湿了。

    “劳烦,再帮我打一碗肉粥。”

    郭氏立即站起身来,又去锅里挖了一碗,放在食盒里。

    “大官人光是要一碗吗?”

    郭氏指了指一旁的盆:“若是还有要的,我装在盆里,也好让大官人多吃些。”

    杨玉珍虽然也吃了一碗肉粥,但是也觉得不够:“有劳了。”

    于是郭氏又盛了一小盆,放在食盒里。

    待到人走后,郭氏觉得这个老头有些奇怪,胡须的位置有些奇怪。

    不过她也没往心里去,又把盖子盖好:

    “诸位若是不够吃,自己来盛适量就好,千万不要吃顶了,这天可是不好如厕。”

    因为宋大官人对郭恩的重视,就算有想要占便宜的家眷,也要掂量掂量郭母的话,于是一个个都如小鸡啄米似的点头。

    眼皮子浅的人哪里都有。

    郭氏没多说什么,她回到乖孙子坐的地方,又瞧着郭恩吃饭。

    一夜的大雨还没有停歇。

    王曾从睡梦当中惊醒,他并没有回家去,反倒是后半夜撑不住这才睡过去。

    如今还没有人汇报什么时间,王曾也没询问是什么时辰了。

    他只是揉揉发麻的肩膀,走到窗户边,轻轻的开了一条小缝。

    外面的天色昏昏沉沉的,大雨还没有下完。

    这让他忧心忡忡。

    缓了一会,吕夷简感觉到有些寒冷。

    他睁开眼睛,瞧着王曾在那里发愁。

    再仔细聆听,大雨还没有停歇。

    吕夷简暗中叹了口气,按照昨日的推测,大雨若是一夜不停,黄河必然会决口的。

    如此大的雨量,当真是接不住。

    现在唯一的问题,就是不知道黄河水会从哪个地方喷涌而出。

    “坦夫,你也醒了。”

    吕夷简站在王曾旁边摇摇头:

    “心里有事,一直睡不好,总是做梦被黄河水追着跑。”

    王曾虽然没做噩梦,可也是睡的有些不踏实。

    “黄河决口是板上钉钉之事了,接下来不光是决口,还会产生大量的灾民,到时候全都聚集在东京城来。”

    王曾语气里有些凝重:

    “若是决口南岸,东京城兴许都要遭到灭顶之灾,还谈什么接纳灾民之事?”

    这场连绵不绝的大雨,下的王曾心里头直发怵。

    吕夷简也是有此担忧。

    这雨势不减。

    就算宋煊他提前清理了开封县的淤泥,又能挽救几分?

    到时候外面的黄河水喷涌而来,地动山摇。

    就算被外城墙给挡住,可是长时间的泡水,也容易把城墙给泡塌了。

    按照往常的经验,黄河水没有涌到东京城,那么大批灾民也会涌到这里来的。

    不仅是粮食上的短缺,还会带来各种瘟疫。

    “朝廷仓库里的粮食可是够用?”

    王曾脸上的凝重之色很深。

    “王相公,此事还是需要找程琳具体询问一下,方能做到心中有谱。”

    “嗯。”

    王曾只是担心灾民的情况。

    过了一会,才有吏员过来添热茶,王曾得知已经是辰时了,可是这天还是如此的黑。

    就在他们几人喝茶商议接下来该作何应对的的时候,快马来报了。

    果然。

    坏消息:黄河决口了。

    好消息:依旧是从滑州这个屡次犯病的地方决口了。

    这一次黄河水来的更加凶猛,冲毁了无数良田农屋,百姓成为鱼鳖,死伤惨重。

    此处有两个古渡口,曹操在此救过人。

    听到这个汇报,王曾下意识的松了口气。

    因为滑州决口不是一次两次了,从太宗到真宗就有好几次。

    赵祯继位后,也不是第一次遇到滑州发生决口。

    整个北宋期间,黄河在滑州境内频繁改道。

    没有奔着东京城来就是万幸。

    “此事还需要立即告知大娘娘。”

    于是二人联袂而去,见到刘娥诉说了如今的最新情况。

    刘娥瞧着他们二人走路就淋湿了不少,也是叹息。

    如今黄河水再次决口滑州,她也不是头一次听到。

    先帝在时,就有过许多次。

    “此事还需要拿出个章程来。”

    刘娥直接让宰相们商议一下,以此来解决问题。

    黄河决口那是大宋常见的问题了,许多大臣都遭遇过。

    王曾直言至少要拿出五十万贯来,好好修理一下滑州黄河段。

    要不然隔上两三年就要决口一次,怕是会浪费许多钱财。

    “善于治水之人,还需要在雨停之后全都叫来,共同商议。”

    刘娥说完之后:“老身记得宋状元中会元的卷子,就是写了有关治理黄河的策论,把他也一同叫来。”

    “喏。”

    现在得知黄河决口,没有冲击开封城,那就让这帮人都松了口气。

    对岸百姓成为鱼鳖那也是无可奈何。

    至少没有让他们这群人成为鱼鳖,那就算是幸运之事。

    滑州隔着两三年就要决口一次,也不知道是技术不行,还是故意搞出来的决口。

    就是为了避免黄河水决口,不至于水淹东京城。

    待到雨变小之后,各色人员全都行动起来。

    宋煊也准备回家,接下来该有的忙了。

    王曙被赵祯给打发走了,说是会有皇城司的人去配合他。

    这个时间点应该没有人去浴室,缓上一两日。

    也要给凶手更好的时机,皇城司的人甚至可以以身入局,就怕凶手不上钩。

    宋煊打着伞,穿着木屐,站在县衙门口,瞧着外面的水势。

    木屐就相当于雨鞋了,寻常百姓也就是穿草鞋当作雨鞋。

    “看着倒是还行。”

    宋煊瞧着如此场景,觉得自己清淤计划挺成功的。

    赵祯也在打量着开封街道,他甚至都想要去祥符县瞧瞧。

    那里没有清淤会怎么样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上一页 回目录 下一页 存书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