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新网址:m.rulianshi.net
第181章 出发,灭贼 (第1/3页)
许是雨下的越来越大。
马六透过雨幕看见从井口爬出来一个人。
但是这人身上穿的衣服并不华丽,马六有些迟疑要不要跟着。
毕竟祥符县的积水越来越大。
他若是不早点出来,再想要从井口爬出来,那就是痴心妄想。
好在是有梯子,紧接着又出来一个人。
几个人在井口相互帮助,倒是在搀扶同一个人站稳。
那个人这个时候还戴着面具。
一下子就让马六精神起来了。
众人相互搀扶,走在没过大腿根的积水,艰难的往前走着。
马六搓了搓手,努力压抑住自己想要跳起来的心。
只要查明了他们的老巢。
“老子也能当官了。”
马六压低斗笠,进入雨中,尾随而去。
宋煊给他画大饼,让马六难掩心中的激动。
此时的开封县衙内。
熬粥早就完成了。
宋煊拿着勺子喝着浓稠的肉粥,倒是不着急填饱肚子。
“嘶哈。”
赵祯被烫了一下,又吐在碗中。
一旁的宦官杨玉珍连忙帮忙给扇扇。
“十二哥,这大雨若是不停歇,黄河决口,不说安置灾民,这东京城内的米价就会上涨,到时候百姓就更加吃不起饭了。”
赵祯颇为忧愁的道:
“就算十二哥在官府的布告上建议百姓提前准备大米,可我认为没有几个人会听从的。”
“不错。”王曙也在一旁附和道:
“天灾频发,特别是洪水给朝廷带来了极大的困扰。”
“不说来年绝收,光是让眼前的灾民渡过难关,朝廷就会陷入极大的困顿。”
“就算朝廷要赈灾,可也没有那么多的粮食储备。”
“许多商人都会趁机哄抬粮价,趁火打劫,百姓因粮食短缺,在东京城想要吃树皮都没得机会。”
“宋状元,此大雨一直下,怕是漏泽园的角落都会被尸体填满的。”
王曙这样说,让赵祯更加忧心忡忡。
他接受的第二条教育就是不能让百姓暴动。
维稳才是最重要的。
否则朝廷也不会总是搞诏安的动作。
你在大宋被诏安,说明你有统战价值。
赵祯放下手中的汤匙:
“朝廷不能让百姓饿死,必然会赈灾,我手里也没有几个钱,想要买米赈灾,粮价上涨我也买不了多少的。”
樊楼虽然被刘从德许诺分润利润,可是这才多少时间,哪有多少钱呢?
这无底洞根本就填不满的。
今后还要不要跟辽国人做买卖,挣更多的军费了?
“如此困局,也只能让宋状元出手,让他依靠着立地太岁的威名,设定价格上限,对随意涨价的商人进行惩罚。”
“朝廷的粮仓在缓慢的往外出粮,维持大量百姓果腹的现实。”
王曙吹了口肉粥:
“只不过此法治标不治本,最后还需要强有力的官吏抑制住粮价疯狂上涨。”
听了王曙老成持重的思路,赵祯急切的问道:
“十二哥,你可以做到吗?”
面对赵祯真诚的发问,宋煊摇头:
“抱歉,我不可以做到。”
“啊?”
这下子连王曙都惊的喝不下肉粥了。
他觉得依照宋煊目前的手腕与威名,虽然较难,可是万一能做到呢?
王曙看着宋煊:“以你宋十二立地太岁的威名,怎么会做不到呢?”
“王中丞,商人追逐利润这是人之常情,就算官府出面抑制粮价,当真能抑制得住吗?”
宋煊指了指樊楼的方向:
“连樊楼都要靠走私酒水挣钱,难道粮商就不会偷偷卖高价吗?”
“百姓为了不饿死,只能忍受着高价粮食。”
王曙也知道这种事是不可避免的。
官府要求卖这个价格,粮商可以明面上卖。
然后大量百姓去排队购买。
人家限量怎么你有什么办法?
粮商就卖那么一会,买不到你就不要抱怨,最终受灾的还是百姓。
“可是,若是放任不管?”
赵祯抿了抿嘴:
“怕是要让许多饿肚子的百姓都造反了。”
宋煊哼笑一声:
“六哥儿勿忧,面对这种治标不治本的情况,我不仅不会限制粮价,反倒会鼓励大家疯狂涨价。”
“什么?”
王曙被宋煊这番言论惊都站起来了。
不仅赵祯目瞪口呆,连一旁养老的宦官杨玉珍也是不理解宋煊为什么要火上浇油。
偏袒那些商人。
就是因为他们被宋煊打服了,选择老实交税作为回报吗?
赵祯率先反应过来,他知道宋煊的思考方向异于常人。
“十二哥的意思是这样做,是另有他法?”
“对啊,既然拦不住他们涨价,索性一把给他们加速涨到三四层楼那么高。”
“加速?”王曙的声音都变了:“还要把粮价涨到三四层楼那么高!”
“这不是逼着百姓造反吗?”
宦官杨玉珍没有开口,只是他在心中默默吐槽。
原本以为宋煊做事随心所欲,未曾想他在这种稍有不慎就会官逼民反的情况,还如此没谱!
他挺有灵气的一个人,怎么在这种事上如此轻挑?
宋煊慢悠悠的吹着肉粥:
“六哥儿,你我都知道商人是逐利的。”
“如此暴利之下,必然会有很多人忍不住疯狂的往东京城运输粮食,到了那个时候,你觉得会怎样?”
“怎样?”
赵祯连思考都没有思考:
“那必然会整个东京城的都堆满了高价的稻米。”
宋煊点点头:
“六哥儿你是觉得物以稀为贵,还是觉得烂大街的东西更加值钱?”
“当然是物以稀为贵。”赵祯脱口而出道:
“我懂了,十二哥。”
宋煊喝了口肉粥:
“懂了,就好。”
宦官杨玉珍虽然在地方上执政多年,可也多是掌控军队,对于治理民生接触并不深。
宋煊的这个法子,官家他如何就懂了?
王曙目瞪口呆的瞧着眼前这两个小年轻的对话,他仔细思考了一会,也没转过弯来。
怎么年轻人的想法,跟我不一样呢?
王曙才重新坐下,只不过拿着汤勺的手有些发抖:
“宋状元,我没懂啊!”
不等宋煊言语,赵祯嘿嘿笑了几声,解释道:
“王中丞,按照十二哥的思路,如果过早的放出朝廷的储备粮,虽然可以缓解灾情,但效果有限,难以改变局势。”
“但是等市场上出现了大量的储备粮,并且商人们看到粮价不断上涨时,会从最开始的兴奋,到担忧自己卖不出去。”
“可是为什么卖不出去?”王曙瞧着还在稳稳当当喝粥的宋煊:
“宋状元的思路我着实不懂,闹灾,缺米,还能卖不出去吗?”
赵祯瞥了宋煊一眼:
“王中丞,那个时候十二哥按照闹灾前的粮价去卖粮食,不就成了?”
“啊?”王曙眼里流露出震惊之色:
“倒卖官粮,那可是知法犯法的。”
“这是比喻。”宋煊接过话茬:
“如此多的粮食聚集在东京城,不光是民间百姓调动,朝廷也会调粮的。”
“他们能挣暴利只有那么一段时间,粮食一多,我就可以把他们从三四层楼高的价格拉下来,狠狠的砸盘。”
“到时候这些想要趁机发灾祸财的商人,都被他们互相架起来了,就看谁最后舍得割肉先出场了,才能赚到。”
“这便是我要提高粮价的思路。”
“嘶。”
宋煊的解释,当真是让王曙倒吸一口凉气。
他本来是想着因为下大雨,有极大的机会抓住杀害自己女婿的凶手。
未曾想到被宋煊给上了一课,遇到灾荒粮价上涨该怎么操作。
宋状元的这个思路,明显不是名门正派出身的。
应天书院教出来的学子,做事都如此与众不同吗?
他的夫子范仲淹难道也是这样的人?
不像啊!
王曙内心疑惑,他是见过范仲淹的,此人有志气的同时脾气也倔。
宋煊解释完,赵祯嘴角一直都没有落下。
他觉得这肉粥当真是香甜。
“王中丞,这是我们维稳的第一步。”
“才是第一步?”
王曙这下子连肉粥也顾不上喝了:
“宋状元与老夫说一说,老夫当真是想要请教了。”
“此话入的你耳,可短时间不能传播出去啊!”
“那当然,当年旁人要我诬陷我岳父,我岂能做出那种事来,纵然我岳父喜欢宴饮,可绝不是能定他罪的事。”
王曙的话让几个人一愣,很明显都没有提寇准的事。
谁都知道寇准是被冤枉的,但是想要为寇准平反,如今怕是不现实。
宋煊咳嗽了两声:
“第二步就是给这帮灾民找点事做,避免他们闲着容易生事。”
“嗯,倒是在理。”王曙连连颔首:
“这就是你想要提前向朝廷申请清理京师四河的缘故吗?”
王曙说完之后,自己都愣住了。
原来宋煊先前的规划早就把这场雨给算进去了。
那个大相国寺旁边的算命的,就这么值得宋煊信任吗?
还是说他早就做好了一旦下大雨,黄河决口的应对方案,所以此时说起来头头是道?
此子的眼光,当真是一般人都比不上的。
王曙自己都把自己给说服气了。
这个时候,绕是一直有些糊涂的宦官杨玉珍也回过神来了。
他以前还不理解官家为什么总是要来宋煊这里。
宋煊一点都没有展现出状元郎的气质,反而跟条懒狗似的,什么事都扔给官家去处理。
今日听他安排的头头是道,原来不屑于处理这等县衙小事,是心有丘壑,当真不可小觑。
“也不单单是要清淤工作,我准备搞搞有钱人的钱。”
“宋状元,这有钱人的钱要怎么搞?”
宋煊伸出手指道:
“首先我要大兴土木,利用灾年工价低廉的优势,进行大规模的基础设施建设。”
“比如县衙后院修缮一二,搞出两个学堂来。”
“比如整修开封县的道路。”
“比如我去找那四大寺庙,让他们翻新一下寺院,这样不仅有饭吃,还能挣点钱傍身,可以减轻朝廷的负担。”
“尤其是寺庙,平日里收那么多香火钱,也该他们发放免费食物的时候。”
“最后一个,询问京师内的富贵人家,是否要翻新房屋,以及整治院落,毕竟这么大的大雨,难免会淹了许多地方。”
“万一皇宫要扩建或者翻修,那也未可知也。”
赵祯只恨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最新网址:m.rulianshi.ne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