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16章 我习惯先做大蛋糕 (第2/3页)
,较为忐忑外,其余几个都是十分热络。
反正县衙大头都被县丞给拿走了,宋大官人敲打他实在是正常。
咱们平日里连口汤都不好喝,如今有了机会,自是想要亲近宋煊。
没瞧见看门狗齐乐成如今都混的同宋煊身边两个保镖一桌了吗?
就是因为他先让宋大官人记住了。
有如此先例在,县衙当中不少人都愿意尝试抱宋煊的大腿。
许多吏员以及临时工坐在椅子上都是极为新奇的。
他们当中百分之九十九的人,都没有在正店当中吃过饭。
如今总算是圆梦了。
以往他们都是要凑份子钱的。
白吃白喝大官人一顿,前所未有的体验。
他们凑份子钱请宋煊吃一顿,那能有什么可吹嘘的?
宋煊请他们吃一顿,那可是能往外吹嘘。
就这些日子,三班衙役那些个人没少吹嘘宋煊请他们吃饭的事。
谁不羡慕?
可是这种又不能去主动问宋煊,大官人什么时候请我们也过过嘴瘾?
宋煊拍了拍手,示意众人安静,都看向他。
“诸位今日能来,算是给我宋十二一个面子。”
众人连连称呼不敢。
宋煊又让众人坐下,不必如此拘谨:
“你们的俸禄我早就看过发放记录了,可以说是大部分人都是白给官府干活的,如此一来,定会把你们逼上贪赃枉法的道路。”
第一句先是一句大棒砸下来,心惊胆战的人是坐在宋煊这桌子上的头目。
其余人同样紧张兮兮。
这是要追究以往的过错?
户房传出来的消息,大家可是都听说过。
“以前的事,不归本官管,我也懒得追究,可若是今后再犯,就别怪本官不留情面。”
既往不咎,但不意味着以后犯错不处理你们。
众人屏住呼吸,明白新任知县是再给他们立规矩。
可他们这些小喽喽,哪有多少机会贪钱呐?
特别是临时工,大多数都得贴钱上班,想着跟自己的头吃香的喝辣的。
但这种机会也不多。
宋煊接着说道:
“诸位的家庭,我大多都了解了,哪有什么大富大贵之家。”
“大富大贵之家能做吏员吗?”
这话没有人笑,大多数都是如此。
大宋吏员真是好事,那能不排队就轮得到他们这批普通人吗?
也就是朝廷的政策变了,才让不少富贵人家的子弟进来了,比如宋江那类中小地主。
可是一点都不缺钱。
放在宋朝初期,可是一点都不会考虑在县衙当个吏员的。
“所以我决定,今后会择优把那些临时在县衙工作的人留下。”
“若是这些人想要长久干下去,那就转为吏员,给些俸禄,免得走上违法犯罪的道路。”
“至于花名册内的吏员,本官会想法子筹集一些资金,给你们干得好的人发补贴。”
“当然了,补贴范围也包括临时工转入到花名册里的那些人。”
宋煊这三句话,就让许多吏员以及临时工眼睛一亮。
“大官人要给增加吏员名册?”
“这可太好了!”
“是啊,就是不知道怎么才算是表现的好。”
“当然是大官人说东咱们就往东啊,还用想吗?”
“你们没瞧见以前班县尉他们在开封府衙面前都抬不起头来,跟着大官人去闹了一场,他们全都夹着尾巴走路,不敢惹班县尉他们了。”
“对对对,差点忘了此事。”
“那姓秦的通判还一直都被压在咱们监牢当中,其余人屁都不敢放一个,就等着开封府尹回来救他呢。”
“若是大官人真多能说到做到,那我是愿意的。”
“呸,就你这个好吃懒做的样子,能轮到到你,要轮那也是我!”
不止一桌在议论,许多桌的人都在议论。
县丞周德绒与主簿郑文焕对视了一眼,都没言语。
不是。
他哪里来的那么多钱?
这不是胡闹的吗?
从来没有见过一个知县上任后,是拿着自己钱往外撒银子的。
而不是把县衙的公使钱以及诸多吏员凑的孝敬揣在自己腰包里。
周德绒他们按照规矩是要给宋煊送节日礼的,还有什么夏日冰敬,冬日碳敬。
结果宋煊不要,给他们省了钱。
周德绒等人不高兴,但是下面的人十分高兴,省了一大笔支出。
毕竟每次给上官“集资”,他们这几个人也不会出钱,反倒会借机享受享受捞取好处。
如今宋煊都不要,他们敢要吗?
更不用说以前那些知县连饼都不会给他们这些人画的。
哪个知县会把这群人包括临时工当人看?
一个大棒,一颗甜枣下去。
别看套路老,但是至少能让大部分人都对宋煊充满了期待。
如此好的上官,谁遇到过?
宋煊坐下之后,打量了一下在座的头头们:
“你们觉得怎么样?”
“好。”
县丞周德绒连忙举杯道:“大官人当真是照拂下面这帮吏员。”
“对对对。”
众人也是以茶代酒,想要敬宋宣。
宋煊摆摆手:“话是说出去了,可是这钱的事,还得大家都想办法,你说是吧,周县丞?”
“这。”
县丞周德绒面上立即带着些许苦笑:
“此事怕是还得大官人想法子跟朝廷要钱,毕竟我们开封县是赤县,光是这点人手,真不够用。”
“别看开封县内商业繁华,人口众多,但是许多人都没有在户籍上,这帮人根本就不上税,也不会给他们的家乡上税。”
“是啊。”主簿郑文焕也忍不住开口道:
“大官人,若是逼捐过剩,恐生事端。”
“哦?”
宋煊吐了一口嘴里的茶沫子,若无其事的道:
“总比有人把账目上的钱拿走,放在外面吃利息强上许多啊。”
县丞周德绒摇摇欲坠,几乎要从座椅上滑落在地。
大官人。
他是怎么知道此事的?
相比于其余桌的热烈讨论,这桌子的头头脑脑,全都不敢与宋煊对视。
恨不得就当没有听到宋煊的提醒。
这种争斗,不是他们能参与的。
作为周县丞的心腹,户房主事钱甘三擦了擦自己头上的热汗。
大官人他看得懂账目,尽管自己加班加点亲自做以前的帐,可是也心惊胆战的。
“我。”
周县丞用手撑着身子,看向宋煊:“大官人,莫要说笑了。”
“确实是有人与本官在说笑提了这事。”
宋煊看向周德绒:
“周县丞就当个笑话听一听,免得将来本官把玩笑话当了真。”
面对宋煊言语当中的威胁恐吓之意,周县丞连忙擦了擦汗,不敢再说什么。
周德绒知道有人把自己卖了,可他目前猜不出来是谁?
今后若是想要再欺瞒宋煊,就得掂量掂量,会不会刚说的话,一会就被送到了宋煊的案头上。
“大家都有什么搞钱的好法子,回去都想一想,若是事情成了,少不了你们的好处。”
“是。”
于高率先应了一声,他明白宋煊敲打完其余人,也该敲打他们了。
特别是敲打最能敛财的户房。
刑房主事于高可以肯定,就算短时间动不了周德绒。
可周德绒在户房的头号心腹钱甘三,若是不识趣,下场也不会好到哪里去。
“现在我手里有一个能搞钱的法子,需要你们配合。”
众人都抬头望着宋煊,不知道他唱的是哪一出戏。
但是县丞周德绒可以肯定,宋煊当官,绝对不是为了搞钱。
他好像对钱一丁点都不在乎。
周德绒为了了解宋煊,以便日后更好的小心侍奉,特意派人去应天府宋城打探宋煊的为人。
就知道他有一个及时雨的称号,好像是说他交朋友从来不看别人有钱没钱,总之都没有他有钱。
为人极为豪爽。
周德绒也能理解班楼掌柜的操作,如何会惹怒了宋煊。
但是宋煊并没有责怪县尉班峰,此事让周德绒心里不得劲。
他越想越觉得背后捅刀子的就是班峰那条狗。
“大官人,我等愿闻其详。”
工曹吴博阳接了句话茬,他是真的想要让自己这帮手下能赚点钱。
毕竟开封县的这群“土木老哥”竟是去干脏活累活,油水是真的没捞到。
每年东京城被黄河水淹,总是有他们的责任。
宋煊又冲着王保喊了一声,让他把自己提前装订的册子拿过来。
王保给在座的人发了一份追缴欠款的工作暂行令。
县丞周德绒翻开仔细查看。
第一条便是彻查底账,立册催征。
由县衙户曹钱甘三牵头,选精干吏员三人,专责核验樊楼等商户天圣元年以来的商税账簿,设立税欠司。
县衙所有人包括临时工都被纳入其中。
谁有本事追回欠款,谁就获得奖赏。
同时有红白册制度:
红册:公开,记录商户明面交易,按照常例计税。
白册:密查,通过酒槽量、柴炭耗、宾客数,推算真实营收。
同时限期自首,公告全县,欠税者半月内自补可免罚,逾期则加征滞纳钱(日息1%)。
特别是欠税严重的,超过千贯,便要押其掌柜的到县衙立状。
胁从不问,小商户欠税款不足五十贯,准其可以赊账,但是要算利息,缓解其立即还款的压力。
若是有钱也不愿意交纳所欠税款的,自是要以物抵税,灵活征收。
不动产:转租增加县衙收入。
货物折变:积压酒曲、绸缎按市价七折抵税,由衙署变卖。
劳役抵偿:征调商户匠户修葺官廨、疏浚汴河,按工抵债。
最后一条便是吏员激励法:
三分赏格:
追回税款中,提留一成作为公使钱,作吏员奖励:
追回50贯以下:赏百分之一。
50-1000贯:赏百分之五。
超1000贯:赏欠款的一成。
另记“上考“(升迁优先)。
连坐惩戒:吏员受贿纵容者,赃款十倍罚俸,流配沙门岛。
同时,若是发现开封县内店铺有隐瞒账目或者查出虚假账目的,也要奖赏。
县丞周德绒很快就看完了这个薄薄的小册子。
他当真没想到宋煊是想要发挥县衙这帮人去催收欠款。
他们若是有这个本事,还在县衙里混饭吃做什么?
早收保护费去了!
其余几人也是看完后,面面相觑。
于高觉得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