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

第105章 拔出萝卜带出泥

首页
关灯
护眼
字:
上一页 回目录 下一章 进书架
    第105章 拔出萝卜带出泥 (第3/3页)

也是极为生气的。

    毕竟朝廷每年都要修,结果东京城每年都被淹。

    哪一次发大水之后,不会闹病?

    他们这些人有着富贵生活,对于疫病极为忌惮。

    他们可不会管你是富贵是贫穷,染上了全都得在鬼门关前走一遭,没死那也是元气大伤。

    宋煊收回掩饰的双手:“对了,岳父,你别忘了明日找人弹劾我。”

    “弹劾你?”

    曹利用眼里满是不解之色:

    “不弹劾我,我如何能去大朝会看热闹啊!”

    依照宋煊这个品级,除非皇帝特别召唤,否则是没机会参加大朝会的。

    “哈哈哈。”

    曹利用忍不住笑了几声,对于女婿八卦之心十分的戏谑:

    “弹劾你什么?”

    “弹劾我没有权利逮捕朝廷官员啊,天子叫我去解释一二,多正常的事。”

    宋煊摊了摊手又笑道:

    “如此一来方能把水搅得更加浑浊,让人都看出来是有人在针对我,这样那些人便是黄泥掉进裤裆里了。”

    “哈哈哈。”

    “好好好。”

    曹利用连连点头。

    第二日。

    丁度就上书弹劾刘从德贪墨一百根金丝楠木。

    范讽也是上奏弹劾了宋煊。

    这两件事是关联起来的。

    王曾看见二人写的奏疏,这才明白端午庆典的前因后果。

    “岂有此理!”

    王曾也是大怒,瞧着吕夷简道:

    “工部出了此等瞠目结舌之事,你我竟然一点都不知道?”

    吕夷简也是比王曾先一步知道,他昨天是进行了猜想,但是没想到事情会闹的这么大。

    金丝楠木是一般人能用的吗?

    再加上刘太后喜穿龙袍,又有“侄儿”用皇家器物。

    这很难不让朝臣去思考她是不是要效仿武则天,谋取大宋江山!

    “王相公,你也知道,连你都不能遏止大娘娘对族人的恩赏,一个小小的从六品如何敢呢?”

    吕夷简还是要尽量给丁彦脱罪,唯有如此才不会影响到丁度。

    如今事发了。

    把所有的事情,都扔到刘从德头上,叫他去背锅,才是最好的结果。

    他背的动!

    况且刘从德一个外戚,从来都不是吕夷简的政治盟友。

    要不是他胡搞乱搞,怎么会平白出现如此多的事?

    王曾被吕夷简说的哑口无言,如今朝廷乌烟瘴气,刘从德敢做出如此大逆不道的事。

    那也是因为有皇太后撑腰,才会让他肆无忌惮。

    “你有什么想法?”

    听着王曾的询问,吕夷简斟酌了一会才开口道:

    “明日大朝会当众宣布,既然有了赵德以及丁彦的证词,那就先试探一二大娘娘的态度。”

    王曾确信在这件事上,吕夷简是与自己统一阵线的,便点头同意了。

    随即他拿起范讽弹劾宋煊的奏疏:

    “陈家安排的?”

    毕竟上一次陈家安排的御史弹劾宋煊,如今在岭南吃虫子呢,也不知道吃死没?

    “不清楚。”

    吕夷简也百思不得其解,这件事目前没有多少人知晓。

    不过这些言官自是有权利弹劾的。

    宋煊一个连中三元的京官,有许多人盯着他实在是正常。

    这种事当真是冤枉他了。

    吕夷简瞧着王曾怀疑的目光,他实在是有些破防。

    这种事,当真不是他安排的。

    “我与宋状元之间的交情还不错,他救了我的女儿。”

    吕夷简解释了一句。

    王曾眉头微挑,这种事他不清楚。

    莫不是当时省试结果榜下捉婿的时候,宋煊给吕氏小娘子看的?

    “宋十二他也懂医术?”

    “听我堂弟说,他小时候是受到过一个隐士教导的,有些医术常识罢了。”

    吕夷简也不是很清楚宋煊的医术有多好,只是稳妥起见,并没有给宋煊抬轿子。

    王曾却是点点头,他倒是没想到宋煊精力会是如此旺盛。

    毕竟学医可是要耗费许多精力的。

    而且听晏殊讲过,宋煊在应天书院不过是学习三载,便连中三元,这份天赋,岂是寻常人能够相比?

    一个真正被耽误的神童。

    王曾作为连中三元的获得者,他自认为没有宋煊的精力旺盛,而且在年纪轻轻就取得如此成就。

    将来他位列宰相的年纪,怕是会比自己更小。

    “我们去面见官家。”

    王曾拿着弹劾的奏疏去找皇帝。

    无论如何,这种事都得提前通个气。

    ……

    宋煊依旧是骑着马带着王保许显纯二人前往开封县县衙。

    今日看门的齐乐成隔着几十步远就小跑过来行礼。

    宋煊骑在马上打量了他一二:

    “齐乐成。”

    “正是小人。”

    齐乐成大喜过望,新任知县果然记住自己了。

    宋煊从马上下来,对着他道:

    “一块走走。”

    齐乐成更是受宠若惊,嘴里忙不迭的应着。

    “你来县衙多长时间了?”

    “回大官人的话,小人在县衙当衙前役已经八年了。”

    “八年。”

    宋煊瞥了齐乐成一眼:“你靠什么过活?”

    普通百姓是无法被免除徭役的。

    宋朝继承了大唐的两税法以及各种徭役。

    虽然有厢兵可以承担各种杂役,但是那是负责地方上的工程建设。

    可以说所有的劳役,都可以用厢兵来承担,让许多农民摆脱了徭役的束缚,实现了不违农时。

    在宋人的观念当中,要想致富,“农不若工,工不若贾”的思想越来越流行。

    但是最重要还是“权”。

    因此许多人都愿意聚集在一些“小衙内”身边侍奉。

    虽说厢兵很忙碌,但是大宋还有另外一种徭役是职役。

    是官府无常差派民夫来充任衙门胥吏和基层行政人员的统称。

    这帮人虽然被称为吏,但是通常没有俸禄。

    比较高级的职役,是由本地的官员子弟担任,他们有一定的权利,是地方上腐败滋生的主要来源。

    但是低级杂役就由平民负责,他们几乎没有任何权力,只能听上级驱使,任务很重,是北宋百姓最大的负担之一。

    后续王安石变法,其中一项便是“募役法”。

    他一举裁撤了三万多的职役,缩减了近十分之一。

    “回大官人的话,小人靠着别人给役钱过活。”

    齐乐成不敢隐瞒,便把原因说了。

    那就是别人出点钱,就让他来顶替别人干这个。

    以钱代役。

    在大宋是被允许的,有钱的出钱,没钱的出力。

    毕竟一个人当职役的时间是有限的,需要轮换。

    可以说县衙里超过九成全都是被朝廷白女票的临时工。

    “嗯。”

    宋煊应了一声:“像你这样的人多吗?”

    “多啊。”

    齐乐成掰着手指开始数。

    从衙前役、押司、弓手、胥吏等等,许多人都是没有俸禄,或者有点微薄的俸禄。

    当然大家背靠县衙,是有法子搞点灰色收入的。

    要不然在这东京城如何能活得下去?

    宋煊对于衙役也是稍微有点了解的,要不然高捕快如何带着自己的人在勒马镇蹭吃蹭喝呢。

    无论怎么讲,人家都是官府的人。

    既然做了买卖,就算摆摊,那人情世故也是必要的。

    “行。”

    宋煊点点头:“这事我知道了,回头想个法子。”

    齐乐成没明白宋煊想个法子话里的意思。

    毕竟这是朝廷的政策,宋煊这个新知县,总不能把国策都给改了吧?

    但是他嘴上还是道谢,说大官人想着他们这群兄弟。

    宋煊摆摆手,让他带着自己的坐骑放在该放的地方去,改天一起喝茶。

    齐乐成更是激动的不能自已。

    宋煊什么身份呐?

    那可是天上的文曲星,如此平易近人,还要请他这个衙前役喝茶,简直想都不敢想。

    齐乐成牵着宋煊的高头大马,回头冲着新知县的两个仆从,脸都笑麻了。

    王保倒是觉得不该跟这帮衙前役如此好声好气的说话,他们不配。

    许显纯却是知道这些人有许多来钱的门道,都没有与宋煊说。

    兴许是十二哥儿没有想着要当场拆穿他。

    为难一个衙前役,着实没什么成就感。

    宋煊双手背后,慢悠悠的进了县衙,经过的人自是连连行礼。

    宋煊点点头,没多说什么。

    没有人报案,宋煊这个县太爷也用不着坐在大堂内。

    他坐在后堂,把四个主要人员全都叫来,开一个碰头小会。

    县丞周德绒、主簿郑文焕、县尉班峰同座。

    他们几个人虽然是官场老油条了,但是面对新官上任的时候,也是略显紧张。

    谁不希望给自己的上司留下一个好印象。

    毕竟宋煊这位状元郎兴许干不了一两年就能高升,他们不一样。

    哪有那么多坑,给他们呢!

    “周县丞,我只知道你是本地人,做个自我介绍吧。”

    听着宋煊的话,周德绒微微一愣,桌子下的手不自觉的摸索羊脂玉坠。

    “大官人的话,下官不是很明白。”

    “家里几口人,祖上做什么的,住在哪里,都是干什么的?”

    宋煊微微一笑:“就是做个了解,今后外出查案,说不准有机会去家里打扰一番,蹭个便饭。”

    “哦,那敢情好啊。”

    周德绒便按照宋煊的话做起了自我介绍。

    主簿郑文焕、县尉班峰也是有模有样的学着介绍了一二。

    宋煊点点头,都是在开封县干过十年往上没挪过窝了。

    大家都有自己的关系网。

    “我也介绍一下我自己。”

    宋煊如此言语,倒是显得颇为诚恳。

    周德绒连忙摆手:

    “大官人不必如此,我等皆是知晓,整个东京城谁人不知,谁人不晓大官人的事!”

    宋煊点点头:

    “既然你们都清楚,那我也就不多说什么了私事,咱们说一说公事。”

    主簿郑文焕连忙掏出笔墨,表示要把知县的话记下来。

    “不用如此麻烦,咱们几个就说说贴心话。”

    宋煊示意郑文焕把笔墨收起来:

    “你们都是在这干了十年往上,那屁股底下的位置也没有动一动。”

    “我宋煊初入官场,官职就比你们高。”

    “而且年纪也比你们小,你们就甘心?”

    “我等甘心呐。”周德绒率先表态:

    “放眼整个天下,不是谁都有本事连中三元的,大官人,我等对你都是服气的。”

    “不错,大官人今后让我们往东,绝不往西,更不敢阴奉阳违。”

    主簿郑文焕也是连忙表态。

    县尉班峰急赤白脸的想要说话,发现好话都让他们说了,只能开口道:

    “俺也一样!”
上一页 回目录 下一章 存书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