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

第73章 你说实话

首页
关灯
护眼
字:
上一页 回目录 下一章 进书架
    第73章 你说实话 (第3/3页)

煊看了一眼曹渊:“毕竟吕相公也是要脸面,大舅哥还是不知道的好,不是嘴严不严的事情!”

    “嗯,既然不是这样,那你就不必往外说了。”

    曹利用也很清楚,如今曹家抢了宋煊为女婿,极为惹人注目。

    定然少不得被许多人来打探消息。

    尤其是有关吕家的事,他们的底蕴也不是曹家能比得过的。

    更何况吕夷简他心思活泛,指不定背后在谋划什么,还是不掺和的好。

    自家这几个儿子还是太嫩了,及其容易被人把话给套走。

    有些事不宜所有人都知道。

    “婚事等你参加完殿试再挑选一个时间,如何?”

    宋煊颔首,对于这样的安排并没有太大的想法。

    “还是先把投在赌坊的钱拿回来吧,他们早就该气的跳脚了。”

    听着宋煊的话,曹利用忍不住哈哈大笑起来。

    就算那些赌坊背后有人,可他们也不敢不赔枢密使的钱。

    事情也确实如同宋煊预料的那般。

    自从公布榜单,宋煊中了会元后,许多赌坊全都跳脚了。

    因为他们的推波助澜,东京城许多凑热闹的百姓,都是买了宋煊能中会元,可算是让赌坊赔钱了。

    “宋煊怎么就能真的中了会元?”

    “消息有误啊!”

    可是面对源源不断来兑换赌注的东京城百姓,赌坊也只能低头认了。

    要不然口碑就完蛋了。

    “去给我打听打听,到底怎么回事?”

    今日的东京城越发热闹起来。

    本次省试前十名,有九人是应天府学子,可谓霸榜。

    宋煊真夺?中了会元。

    他先前便是应天府解元,极大可能达成连中三元的成就。

    此事也不是没见过,天圣二年宋庠便是如此,奈何含金量不足。

    他中了解元、会元,不用参加殿试,就成了状元,达成连中三元的成就,可是许多人都不认。

    再往前推便是二十五年的王曾,当今的宰相,完成了这一个成就。

    大宋第一个连中三元是孙何,他与柳永成了忘年交。

    柳永曾写拜谒诗《观海潮》,拜见孙何:“千骑拥高牙,乘醉听箫鼓,吟赏烟霞。”

    但是英年早逝,孙何并没有做到宰相的位置。

    宋庠含金量不足,如今也是有刘太后照着。

    可是依照宋庠的升迁速度,就算是刘太后照顾,在她有生之年都没机会把宋庠提到宰相的位置。

    可是宋煊却是不同。

    毕竟官家也长大了,若是宋煊真的中了状元,那可就前途无量了。

    聚来财掌柜的听着下面打探回来的人说,当朝宰相吕夷简为了拉拢宋煊当他女婿,在大庭广众之下,都给他行礼恳求了。

    就如此姿态,那宋煊还拒绝了,就是铁了心答应与小曹家结亲。

    气的吕相爷直接带着全家人拂袖而去。

    掌柜的倒吸一口气,上去就给他一脚。

    别他娘的胡说八道。

    吕家在大宋多少人为官啊!

    更不用说吕家的姻亲,大大小小的官员分散在各地。

    “掌柜的,我哪敢唬你啊!”

    泼皮脸上带着委屈的模样:

    “我那在现场的弟弟亲眼瞧见的,许多举子都看见了,绝对做不了假!”

    掌柜的脸上登时呆愣住,不知作何表情。

    因为他觉得不该是如此发展的?

    难不成宋煊真的有极大可能会中状元?

    “掌柜的,外面好多人询问,殿试的扑买什么时候出,他们都想要买宋煊中状元。”

    “不卖!”

    “让他们都滚。”

    掌柜的本来就瞧着一筐筐铜钱被抬出去散给那些穷人,就觉得十分的晦气。

    赔了那么多钱。

    如何跟主家交代?

    若是再开场子,赌宋煊中状元。

    照着吕相爷的反应,怕是得赔得裤子都当了。

    自己还得被扔进汴河里当死王八去。

    “是。”

    ……

    宋煊跟在曹利用身边,倒是没有人再敢上前搭茬。

    倒是在人群当中,有人喊着愿意家里女儿给宋会元做妾。

    曹利用抬头瞥了一眼后,立马就有人把身子给矮下去了。

    可是其余举子们却是不管不顾,纷纷想要宋煊是何等模样?

    毕竟最有可能连中三元之人,竟然是他们的同年。

    今后喝酒吹牛也有谈资。

    此时的王保与王珪护着祝玉,他们根本就挤不进去围观的人群当中。

    倒是张方平道:“十二哥可能还会有安排,我等先回家休息,应对殿试再说,万一还能押中题呢。”

    殿试本来是最后一次把关考试,取士比例或三分之一,或二分之一,或三分之二,压力也不小。

    一说到这个,吕乐简连忙开口道:

    “我在其余三科当中发挥一般,可是殿试就考一门策论,我可未必比你们差。”

    以前策论是要考一诗、一赋、一论的,而且主要是考察诗赋,策论就是添头。

    但是科举考试改革,就是选择策论,三题当中抽出一题来。

    “是啊。”

    王泰也有些想不明白,自己竟然会比吕乐简靠后一名,若是自己经义多写对一个,定然是排在他前面的。

    “此番回去,定要好好押题。”

    他们走着走着也遇到了包拯。

    别看包拯面相黝黑,但是细看之下长得确实不错。

    作为前十名里的人,他也被人给抓走了,幸亏包拯胖了些,又跟肥猪似的乱扭,累的那些豪仆失去了力气,他才开口说自己有婚约了。

    就这,富商还是不死心的盘问了好一会。

    希望他们能够和离,他家里给的陪嫁定然少不了的。

    气的包拯更是怒斥一二。

    他本就是对钱财这些身外之物不注重,如今竟然拿钱侮辱他,更是让包拯气愤。

    几个人听着包拯的复述,登时大笑起来,同时询问韩琦如何还没有回来。

    “估摸是被什么高官给掳走了,尤其是韩琦他长得也好。”

    王泰对于这些事蛮熟悉的,自是要带进家里去详谈,给他时间考虑。

    大家双向选择嘛!

    “我主要是没想到十二哥儿会拒绝我吕家的提亲。”

    待到终于走出这片广场之后,吕乐简才悠悠的叹了口气:

    “我更没想到我堂哥为了招十二哥儿为婿,竟然会下这么大的血本。”

    王泰知道纵然是自家老爹往外嫁女儿,也是出了许多嫁妆。

    所以他十分理解吕夷简的操作。

    更何况谁都能瞧得出来十二哥儿,剑指大宋状元,达成连中三元的成就。

    如此人才,几十年都可能无法出现一个。

    毕竟三年前的宋庠,还是靠着取巧才有的。

    “十二哥将来的前途,也不会比吕相爷低啊!”

    张方平出口提了一嘴:

    “吕家就算是如今势力再强大,可是能保准在吕相爷之后,吕家依旧还能出相爷嘛?”

    吕乐简沉默了。

    虽然他爷也是宰相,他堂哥也是宰相。

    但是下一代子嗣,还真没有出现一个什么都挺不错的后辈。

    为了家族荣耀的延续,吕乐简倒是明白堂兄的良苦用心了。

    更何况现成的例子在这里摆着呢。

    名相王旦都配享太庙了,他的三个儿子,除了王泰还在考科举,另外两位兄长如今也是担任的清贵官职,绝无可能本着宰相的位置而去。

    全家的希望都寄托在王泰这个想要靠着科举入仕的子弟身上了。

    包拯听着他们的话,虽然没有出口反驳,但是他自己对于名利并不在乎。

    只想着考中进士之后,对自家爹娘有个交代,回去孝顺他们。

    毕竟他们年纪大了,大哥又去外地为官,二哥早逝。

    他这些年也一直都在外求学,很少回家。

    约定婚约妻子,也偶尔代替自己行孝。

    所以包拯更是万万不能背叛人家的。

    要知道这媳妇还没过门,就来探望未来的公婆,代替儿子尽孝,背负了多大的压力以及闲言碎语。

    包拯甚至想着真的能顺利考取进士后,请求回老家为官,娶了董氏,如此他们夫妻两个方能更方便的照顾父母,同时也要给董氏一个名分!

    几个人本着家走。

    今日众人争抢宋煊为婿的事,着实是给他们造成了极大的冲击。

    以前他们在南京城内读书,甚至通过了发解试,也没有遇到这种。

    热情的有些过头了。

    现在张方平才理解了宋煊那句,东京城真是富贵迷人眼啊!

    五十万贯,上百万贯的嫁妆,他们脱口而出,甚至眼睛都不带眨一下的。

    那家底也多厚啊?

    张方平自己靠着佣书赚生活费,就算是几辈子日夜不休也赚不到那些银钱。

    故而此时,对他内心的冲击力极大。

    做买卖是有挣钱的就有赔钱的,可是钱怎么就那么容易的被他们全都给赚走了呢?

    他想不明白!

    待到十二哥忙完之后,再去问一问他。

    毕竟十二哥他也是做买卖挣了不少钱,对于经商这块有着自己的心得。

    其实每次放榜省试都会如此热闹。

    只不过今年这次因为宋煊强势高中会元,再加上应天府学子集体霸榜的事件,更是引起了极大的轰动。

    再加上吕夷简被宋煊这个新会元“踩在脚下”的事,经过各种版本的谣传,更是让天圣五年省试的话题经久不衰。

    大宋皇帝赵祯看够了热闹,上一次宋庠那波省试他尚且年幼,且还在为父皇守孝当中,并没有参与进来。

    甚至都没想到会有如此节目。

    但是因为通过西游记这件事,寻到了当年宋温暖的真身,宋十二。

    赵祯这才着重关注本届科举考试。

    不仅是宋煊带给他的惊喜,这次其余举子给他带来的惊喜也是显而易见的。

    更何况晏殊以及范仲淹的教育方法,更是冠绝大宋。

    否则也不会培养出来如此多优秀的学子。

    赵祯心满意足的坐进驴车当中,返回皇宫。

    出门在外,他也不好招摇。

    一旦走漏了风声,无论是母后还是宰执那里都无法交代,更何况他目前还没有后代,属于独苗呢。

    尽管早早成婚,他的长子长女,大抵还要等待十年时光,才有可能问世。

    待到赵祯回了宫,还没有换回衣服,就听着小宦官汇报,说是大娘娘找官家过去,方才已经来人了。

    他只能搪塞官家睡着了。

    赵祯一听这话,当即头上冒出些许热汗。

    正是担心什么来什么,唯恐自己露馅。

    赵祯焦急的吩咐道:

    “快给朕更衣,也不知道大娘娘突然找我有什么紧要之事?”
上一页 回目录 下一章 存书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