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

第46章 二百年的弊政

首页
关灯
护眼
字:
上一页 回目录 下一章 进书架
    第46章 二百年的弊政 (第3/3页)

户死的死、逃的逃、绝后的绝后,已越发稀少,而朝廷珍珠用度不减反增,这就令地方官不得不增添新的珠户……”

    白浪仔本就话少,对珠户之事更是不愿多提,这珠户由来,还是林浅第一次得知。

    故事讲到这里,林浅也能猜出后文了。

    无非是地方官想尽办法逼良籍为珠户,但又不能可着廉州、雷州两地往死了逼,广州府人口多,又靠海,自然也贡献不少穷人成珠户。

    这大概就是广州城珠户的由来。

    而大明黄册又严禁户籍迁移,对珠户这样的世袭役户看管的尤其严苛。

    这就导致户籍在广州,却要去廉州、雷州服劳役的荒唐事发生。

    还好珠民以船为家,不然这样来回折腾,光是赶路就足能把人折腾死了。

    后续郑芝龙所讲,与林浅猜测基本一般无二。

    讲完后,白浪仔补充道:“我家就在雷州府的珠池采珠,每三个月回来一次。”

    郑芝龙见白浪仔没说到点子上,忍不住又补充道:“广州府每三个月便会抽点一次珠户名籍,顺带征收税款,若有逃户,全甲连坐受罚,这才逼得珠户每三个月往返一趟,不然珠户们以船为家,住在珠场附近就行。”

    白浪仔点点头,表示同意。

    珠民本就生活困苦,还得每三月点名一次,来回折腾。

    合着这是官员们涉及自身利益,就徇私枉法,大开方便之门;涉及百姓利益,就铁面无私,半点也不通融。

    难怪大明只剩二十四年国祚,从一个守了两百年的弊政中,就可见亡国之兆。

    正思量间,摇橹的渔家说了声:“到咗。”

    林浅抬头环顾,只见渔船已停在一处码头。

    林浅当先下船,踏上栈道,白浪仔给了渔家二两碎银子,船费启航时已付过了,这是额外的赏钱。

    渔家千恩万谢。

    郑芝龙则冷着脸警告道:“有啲嘢唔讲得,你明唔明啊?”

    这是在警告那渔家不要乱讲话。

    渔家赔笑点头。

    而后郑芝龙和白浪仔上岸。

    林浅则没管他们的谈话,只是静静看着眼前城区。

    这便是大明的广州府吗?
上一页 回目录 下一章 存书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