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

第五十八章 儒生心中的天下

首页
关灯
护眼
字:
上一页 回目录 下一章 进书架
    第五十八章 儒生心中的天下 (第3/3页)

在中国版图比较中心一点,在北-京就更多,北-京到云南要一个月,可以说,如果事事让京师决断,云南都沦陷了,北-京还在商量对策。单单以国家机构来治理天下,维系统治根本不行。必须有其他东西补充。

    士大夫就是补充。

    而什么是士大夫,那就是与国家意志保持高度统一,在地方上有名望的人。而如何让他们与国家意志保持高度统一,那就是之前说的一道德,同一个道德标准,同一个思维模式,同一个国家信仰。

    天下必定于一,这一个,维系这个一天下,必须有一道德。

    正因为如此,儒学神圣不可动摇。

    正因为在落后技术条件下,维系一个庞大的统一王朝的困难。对上面无法规划,下面缺少监督。最好的办法,国家不生事,让百姓自己寻找自己的出路。

    毕竟国家一生事,负面效果比正面效果还深。

    宋讷之所以,拼掉这条老命,也要犯颜直谏,是为意气之事,是为天人感应?是在他看来,何夕的作为就是歪理邪说。

    首先,何夕的计划提高的工匠的地位。但是天下间就这些位置,工匠站了,士大夫就没有了。那么请问这些工匠,在地面上是有田,还是有人。再进一步说,真到国家分崩的时候,这些工匠们,能拉出来多少壮丁?

    地位这东西,是与实力挂钩的。不要看,朱元璋杀士大夫如杀鸡一般,那么为什么朱元璋最后传位给朱允炆的时候,留给朱允炆的是文臣班底?

    很多时候,有力量才有地位,而不是相反。

    其次,宋讷心中的朝廷,就是以道德维系国家,天子是道德楷模,将天子神圣化。朝廷各安其职。什么发展生产力。根本不能做,也做不了。看古代中国最好的经济政策是什么?

    是休养生息。

    是国家不想采取更积极的经济政策吗?

    是不能。

    何夕此刻才更明白一件时间,一件写在政治书上不起眼的字。

    封建王朝的统治阶级,是以皇帝为首的地主阶级。

    皇帝,勋贵,士大夫,各有不同打扮,但是本质上就是一样的。这古代有土地,就有人丁,有人丁就有力量。朝廷的力量看似强大,但朝廷本质上,也是由皇帝,勋贵,士大夫组成的。朝廷的力量,未必全然是皇帝的

    但本质上也就是中央几十万大军而已,地方上军队到底听谁的。还真不好说。

    
上一页 回目录 下一章 存书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