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

第二百一十一章 新的太学丞

首页
关灯
护眼
字:
上一页 回目录 下一章 进书架
    第二百一十一章 新的太学丞 (第3/3页)

来。

    张远这个太学令自然是一切照旧,根本就不管什么入学考核。

    能够把担子都甩给别人,那为什么还要自己去挑这个担子。

    张远只是抽了一天的时间,看这七千多人的名单,看看里面有什么眼熟的大能。

    但可能儒家出身的大能实在太少了,亦或是在史书留名名声也不够大,张远的记忆力还没有到能把刘彻时期的大儒名字都记在心里的地步。

    因此这个名单看了也跟没看一样,压根就没看到一个熟悉的名字。

    张远虽然有些失望,但也明白这是必然的。

    历史上真正有名气而且还是依靠这种晋升方式的能人,估计真没有几个。

    能记起来的那些厉害人物,即便他们现在年岁很小也没什么名声,张远也知道他们现在人都在哪。

    霍去病现在就跟在刘彻身边,金日磾还在河西放羊,桑弘羊现在也在建章宫内。

    至于其余形形色色的人物,或多或少都已经步入到官场了。

    在刘彻执政后期发力的那些人,现在基本上都还是些小屁孩儿。

    例如霍光李陵这几个。

    一月份的第一天,是太学考核的时候。

    张远已经打定主意,在刘彻没有更改历法之前,一月就不是岁首。

    那张远就一直把太学的入学考核定为正月的第一天。

    那么杜县每一年最热闹的时候便会从这一天开始。

    一点点私心全然是为了营造出一种热闹的气氛出来。

    钟鸣九声,还跟往年一样。

    太学的前殿广场足以容纳数万人。

    大汉什么都大,特别是宫殿式建筑。

    只要不是耕地,那么想要多少就能有多少。

    张远要是能下定决心开垦荒地,并且还不用朝廷负担,丰收的时候会缴纳税收,刘彻巴不得能把全天下还没有开垦的荒地都给张远。

    地广人稀的好处便是这了。

    因此现在太学前殿广场上即便有八千学子,也不显得拥挤。

    杜县的四分之一,足以同时容纳十万名学子在太学内求学。

    一旦人数能够超过这个的时候,大汉的文风才算是到达了顶峰,张远想要努力做成的事情也算是实现了。

    你想想太学都十万学子了,其余地方的官学加在一起有个十万并不过分。

    这就相当于每三年就有二十万学子进修,三十年便是两百万。

    虽然有些可笑,三十年很可能就是现在大汉的人均寿命,不过这个求学的比例已经让张远很满意。

    长此以往,持续个百来年,大汉可能真的就没有白丁。

    普通人也能够认得官府行文上的内容,也能知道律令上的条责。

    现在太学内加上这还在考核的八千学子也就只有两届学子,还没到一万五千人。

    距离张远的目标还有很远的路要走。

    考核也就一天的时间,吾丘寿王卸任之后,他以往给一些新文人也就是喜欢作赋写诗但是对儒学这些东西不感兴趣的人开的后门算是彻底关闭了。

    张远只要不管事,孔安国偏向于那一方,就四个字显而易见。

    孔圣后人这个名头让孔安国只能够偏向儒生那一方。

    没有丝毫的选择,他投胎开始便已经做好了这个选择。

    对于这种情况的变化,张远心里面清楚,但是没有故意偏倚。

    他既然想要当甩手掌柜就必须给孔安国最大的便利,就跟以往对待吾丘寿王一个样子。

    一天的考核结束之后,杜县迎来了一年一度的解压时刻也是放纵的时间。

    各个酒楼客栈爆满,宵禁也跟不存在一样。

    这是官府与太学之间的默契。

    太学的老师还有官吏在连夜批改试卷,而外面却是花红酒绿一片奢靡。

    总之不管是什么原因,杜县这个夜晚估计是全大汉最明亮的城池。

    三天之后,孔安国最后总结出来的结果就送到张远这里。

    吾丘寿王往日可能会跟张远拌拌嘴逗逗乐什么的,现在轮到了孔安国是真的一板一眼一点幽默细胞都没。

    整的张远索然无味,更加对太学的这些事务不想上心。
上一页 回目录 下一章 存书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