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

第43章曼珠沙华

首页
关灯
护眼
字:
上一章 回目录 下一页 进书架
最新网址:m.rulianshi.net
    第43章曼珠沙华 (第1/3页)

    暮色把滨江路的私人艺术会所泡成了一块琥珀。黑檀木大门外立着两盏铜制宫灯,暖黄的光透过雕花纱罩漏出来,在青石板上投下细碎的光影,像被揉碎的金箔。周苓坐在陈迹的车里,指尖反复摩挲着安全带的卡扣,视线落在车窗倒映出的自己——黑色连衣裙是前晚在衣柜里翻了半小时才定的,领口是极简的圆领,裙摆刚及膝盖,料子是哑光的真丝,不张扬,却在下车时被晚风拂起一角,隐约勾勒出腰腹间褪去青涩的曲线。

    “别紧张。”陈迹替她拉开车门,掌心覆在她的后背,温度透过薄薄的衣料传过来,“苏曼的场合,应付过去就好。”他的指尖碰到她后颈的碎发,轻轻捋到耳后,动作自然得像打理一幅未完成的画。周苓点了点头,却还是攥紧了手包的带子,包里装着一支口红,是她临出门前特意选的豆沙色,怕太红的颜色会显得攻击性,又怕太淡会被淹没在宴会上的衣香鬓影里。

    推开大门时,弦乐声先一步涌出来,混着香槟气泡破裂的轻响,还有女人身上不同香水交织的气息——有冷冽的雪松调,有甜腻的玫瑰调,唯独苏曼身上的味道最特别,是暗调的栀子香,混着一丝若有若无的苦,像雨后腐叶里开出的花。她站在宴会厅中央,穿着一条酒红色吊带长裙,裙摆垂到脚踝,走动时像流动的血。周围围着一群人,有举着香槟杯的评论家,有揣着怀表的老藏家,她偶尔侧耳听人说话,指尖夹着的香烟燃到尽头,也有人及时递上一支新的,活脱脱是这场宴会的绝对太阳。

    “陈老师。”苏曼的声音先于身影传来,她拨开人群走过来,高跟鞋踩在大理石地面上,发出“嗒嗒”的声响,像某种倒计时的钟。目光落在周苓身上时,她眼里掠过一丝极快的光,像刀锋划过绸缎,快得让人以为是错觉,随即笑容就漫了上来,连眼角的细纹都显得恰到好处:“这位就是周小姐吧?《雪原》系列里那组‘融雪’,我看了三遍,笔触里的灵气,真是同龄人里少见的。”

    她说着伸出手,周苓下意识地回握。苏曼的手指很凉,指甲修剪得圆润,涂着暗红色的蔻丹,颜色深得近乎发黑,像刚从冥界的土壤里摘出来的曼珠沙华,花瓣上还沾着未干的夜露。那握手轻得像羽毛,却带着一种隐秘的审视——苏曼的目光从她的领口扫到裙摆,再落到她手腕上那道浅褐色的痕迹(是昨天调颜料时蹭到的赭石,没洗干净),嘴角的笑意不变,眼神却像在掂量一件待估价的藏品。

    “能被苏小姐认可,是我的荣幸。”周苓的声音有些发紧,她刻意挺直脊背,却感觉自己像站在画架前,被人用挑剔的目光审视着构图与色彩,连呼吸都变得小心翼翼。

    苏曼没再多说,转身就挽住周苓的胳膊,姿态亲昵得像多年未见的好友,将她往人群里带:“来,我给你介绍几位老师。这位是王教授,专攻当代油画评论,上次他还说,《雪原》里的光影处理,有老派写实的底子,又藏着新派的解构……”她语速流畅,把周苓引荐给一个又一个人,每句话里都带着“陈老师的学生”“《雪原》的主创之一”这样的前缀,像是在给周苓贴上标签,又像是在提醒所有人——她的光芒,始终来自陈迹。

    周苓应付着此起彼伏的寒暄,端着香槟杯的手微微发烫。有位藏家盯着她看了半天,突然问:“周小姐下次单独办展,打算做什么主题?”没等她回答,苏曼就笑着接过话:“周小姐还年轻,跟着陈老师多学几年,把基础打牢了,再谈单独办展也不迟。毕竟陈老师的眼光,可不是谁都能比的,能在他身边学东西,是周小姐的运气。”

    这话听着是夸赞,却像一根细针,轻轻扎在周苓心上。她想起自己熬夜改《融雪》初稿时,陈迹坐在旁边,用红铅笔在画纸上圈出一处光影,说“这里的冷色可以再透一点,像雪下埋着的月光”;想起画展开幕时,有记者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最新网址:m.rulianshi.net
上一章 回目录 下一页 存书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