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2章旧梦痕迹 (第2/3页)
薄汗,却很软,像在给他传递一点微弱的暖意。
他轻轻把她的手挪开,动作轻得像怕碰碎了什么。起身时,床单摩擦着皮肤,还带着刚才梦境里的寒意。他没开灯,借着廊灯的光,摸到衣柜里的衬衫穿上,赤脚走到画室。
画室里很静,只有挂在墙上的钟,发出“滴答、滴答”的响,像在数着他心里翻涌的过往。他从抽屉里摸出烟盒,抽出一支,点燃。火苗“腾”地窜起来,映得他手指上的薄茧更清晰——那是常年握画笔磨出来的,也是当年和林晚争吵时,被碎玻璃划出来的,疤痕淡了,却还能摸到一点凹凸。
烟雾慢慢散开,裹着松节油的味道,在空气里织成一张模糊的网。他抬起头,看向墙角那些被白布盖着的画。布是深灰色的,盖了好几年,上面落了点灰尘,却被他偶尔擦得很干净——里面藏着他不敢碰的过去。
最左边那幅,是《紫藤花下》,画的是林晚第一次在画室给他送便当的场景,她蹲在紫藤花下,手里举着个青花瓷碗,笑得眼睛弯成了月牙。那时他觉得,全世界的美好都在这碗里,在她的笑里。
中间那幅,是《雨夜速写》,画的是他和林晚吵架后,冒雨去给她买红糖姜茶的路。雨很大,打湿了他的衬衫,却没打湿怀里的姜茶。他本来想画完就去找她道歉,可后来,他们再也没机会一起喝那碗姜茶了。
最右边那幅,是他没画完的《肖像》,只画了林晚的侧脸,睫毛很长,下颌线很柔,却没画眼睛——他总觉得,林晚的眼睛里有太多情绪,他画不出来,也不敢画。后来他们分手,他就把这画盖了起来,像盖起那段不敢触碰的记忆。
他和林晚,也曾有过像现在和周苓这样的亲密。在美院的宿舍里,在租来的小屋里,身体和灵魂都曾激烈地碰撞,像两团燃烧的火,想把彼此都融进骨血里。那时他以为,爱就是这样,炽热、浓烈,恨不得把所有都给对方。
可后来呢?
艺术成了他们之间的刺。他想专心画画,想在画布上留住那些转瞬即逝的光影;她却想要更多的陪伴,想要他在她生病时守在床边,在她难过时给她拥抱。他觉得她不理解他的艺术,她觉得他不在乎她的感受。争吵越来越多,从最初的冷战,到后来的歇斯底里,那些炽热的爱,慢慢被磨成了尖锐的碎片,扎得彼此都遍体鳞伤。
最后一次见面,是在林晚的婚礼上。她穿着洁白的婚纱,挽着新郎的手,看向他时,眼里没有了爱,也没有了恨,只有一片死寂的平静。他站在人群里,手里攥着一张没送出去的画——是他偷偷画的她,穿着婚纱的样子,却终究没敢递出去。
从那以后,他就再也没爱过谁。不是不想,是不敢。他怕自己终究会像辜负林晚一样,辜负别人;怕那些炽热的爱,最后还是会变成互相折磨的伤害;怕自己心里那点仅存的对艺术的执着,会再次成为感情的刽子手。
直到周苓出现。
她太不一样了。她安静,像画室里的晨光,不刺眼,却能慢慢照亮每个角落。她会在他画到深夜时,默默泡一杯热牛奶放在旁边;会在他对着画布发呆时,悄悄整理好散落的画稿,不打扰,却也不离开;会在他因为展览压力大而烦躁时,陪他坐在画室里,一起看窗外的树影,什么都不说,却能让他慢慢平静下来。
她理解他的艺术,甚至比他自己更懂他的画。上次展览,有幅《秋林》他总觉得颜色不对,却找不到问题所在,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