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新网址:m.rulianshi.net
第二十九章暗潮与前奏 (第1/3页)
仓库铁门的合页在风里发出吱呀的呻吟,锈迹斑斑的金属轴摩擦着,像垂暮老人咳到半截的叹息,带着岁月磨出来的滞涩。暮色早已浸透了城郊的肌理,把远处的货运铁轨染成深褐,水银灯从仓库檐角垂下来,冷白的光把铁皮屋顶照得泛着锡箔般的冷光,连落在地面的光斑都带着硬邦邦的质感。陈迹指间的烟蒂燃到了尽头,焦黑的烟灰簌簌往下掉,烫得指腹微微发麻时他才惊觉——方才满脑子都是老白的电话,竟忘了指间的烟火。
他把烟蒂弹进脚边的油漆桶,火星在浓稠的黑暗里溅起一瞬亮斑,像颗被摁灭的焦虑,随即被风卷着的凉意彻底掐断。油漆桶里还剩半桶未用完的赭石,是上个月调的,此刻表面结了层薄壳,烟蒂落进去时,发出细微的“滋啦”声,像雪落在烧红的铁块上。
风是从西北方来的,裹着松节油的辛涩与铁轨的铁锈味,卷着远处货运火车的鸣笛掠过耳畔——那笛声绵长而浑浊,像被拉长的叹息,在暮色里散得很慢。老白下午打来的电话还在耳膜震颤,那老头的声音里藏着抑制不住的兴奋,像孩子攥着糖似的,说“老魏终于松了口”。陈迹知道老魏,那个在《美术观察》写了二十年评论的倔老头,据说家里书房堆着半墙的木刻版画,全是他自己刻的,刀痕里还留着松木的毛刺;最恨的就是艺术圈里那些挂着“文化传承”幌子的投机分子,去年还在酒会上当众怼过某画廊老板“你的画里只有钱味,没有人气”。
老白说他在茶馆泡了三个下午,紫砂壶里的祁门红茶换了八泡,从《裂土》里戈壁碎石的棱角,讲到《寒漠孤烟》里钴蓝天际线的层次,连画布底层那层用西北沙土调的赭石底色都描述得一清二楚,末了老魏才呷着杯底的残茶,茶渍在杯沿留下圈褐色的印,慢悠悠说:“倒要看看是真懂冻土,还是借北风炒作。”
这句话让陈迹的指节微微发紧,掌心攥出了汗。他转身看向仓库深处,那些裹着防尘布的画作在阴影里静立,布面被风掀起细小的弧度,像一群沉默的北方牧民,裹着厚重的毡衣,在暮色里守着自己的疆域。最里面那幅《寒漠孤烟》的布面还泛着油彩的温润光泽,上周周苓帮他调的钴蓝,在画布上晕染出的天际线,比他记忆里呼伦贝尔的暮色还要沉郁——那是他在漠河写生时见过的天,雪后初晴的傍晚,天是压得人喘不过气的蓝,连空气都带着冰碴的冷。
“在想什么?”周苓的声音带着刚从画室出来的暖意,像捧着杯温热的姜茶。她把叠得整齐的灯芯绒外套递过来时,指尖擦过他腕骨,带着画室里的凉意——那是松节油挥发后的冷,却比夜风温柔。陈迹接过外套披上,布料的绒面蹭过脖颈,还留着她身上淡淡的松节油香气,这味道总能让他想起初到北京时那个逼仄的阁楼画室,冬夜没有暖气,两人裹着同一件大衣看画稿,画布上的颜料冻得发硬,却觉得心里暖烘烘的。
“在想老白。”他把下巴抵在她发顶,发丝的柔软蹭得下巴发痒,看着远处城市的霓虹在云层里浮沉,像被打翻的调色盘,红的、黄的、蓝的,混在暮色里,透着虚假的热闹,“他说那位老魏,是当年给潘天寿先生当过模特的。”
周苓的手指轻轻扣住他的腰侧,指尖能摸到他牛仔裤上的布料纹理,那是洗得发白的牛仔布,磨出了细小的毛边:“老魏真的会来?”
“会的。”陈迹的目光落在仓库角落那堆废木料上,去年冬天他就在这里,用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最新网址:m.rulianshi.ne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