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69章 愉景湾 (第3/3页)
的豪宅,现在家族仅8万港币;原本观塘价值150港币以上的工业地皮,现在也就50多港币.”
李家成自然心中也有一些数,他在新加坡一直看报了解香港动态。
稍作思考,他便说道:“我目前拿的出200多万港币的资金,买下两幅工业地皮差不多,后期我们可以利用贷款,再建两幢工业大厦。”
很快,李家成便想到方案——他在1958年第一次工业地皮,1960年建成开始收租,期间利润非常的客观,仅用几年便还清贷款。
盛颂声点点头,说道:“玩具和塑胶花,每年依旧可以为公司带来大几十万的利润,再加上工业大厦的租金,问题不是很大。”
李家成突然想到什么,说道:“嗯,你们马上替我物色看看,我可能还要再筹集一些资金,追加地产投资。”
“好”
此一时非彼一时,此时李家成已经和表妹结婚,如果向舅父邀股,那就是合作,至少岳母会支持自己。
说不定,除了两幢工厂物业外,他还能筹集资金再购入一幢工厂物业。
此时的李家成,可谓将资金用到极致,这为他后来上市打下了基础,当然这是后话,暂且不说。
两周后,长实集团向港府提交了愉景湾项目的申请。出乎陆孝清意料的是,港府的审批异常顺利——一方面,陈光良在风波后多次表态支持港府,为社会稳定做出了贡献,港府对他颇有好感;另一方面,愉景湾在当时被视为“毫无价值”的荒岛,港府认为交给长实开发,既能带动大屿山的经济,又不用承担开发风险,是一笔“划算的买卖”。
12月16日,长实集团与港府土地署正式签约,以 3500万港元的价格,拿下了愉景湾 650公顷的土地——这是香港政府有史以来一次性批出的最大面积土地,也是香港首个度假式住宅项目。消息传出,香港地产界一片哗然,不少英资地产商嘲笑陈光良“疯了”,花 3500万买一块“荒岛”,只有少数有远见的华人商人,隐约察觉到这场布局的深意。
签约当天下午,陈光良乘坐“英美号”超级游艇,来到愉景湾的海面上。
游艇停在离岸边几百米的地方,他站在甲板上,望着眼前这片荒芜的滩涂——远处是连绵的青山,近处是清澈的海水,沙滩在阳光下泛着金色的光芒,空气里满是海风的清新。
“真是块好地方。”陈光良喃喃自语,随后登上直升飞机,从空中俯瞰愉景湾。
飞机缓缓升空,愉景湾的全貌渐渐展开——650公顷的土地像一块翡翠镶嵌在大屿山东南部,海岸线蜿蜒曲折,有多处天然海湾,还有大片平坦的土地适合开发。他指着下方的一片平地,对身边的陆孝清说:“那里就是高尔夫俱乐部的选址,要保证每一个球洞都能看到海景;还有那边的海湾,建游艇码头正好,水深足够停大型游艇。”
陆孝清拿着笔记本,认真记下每一个细节:“我会让设计团队尽快出方案,争取明年初就启动前期建设,先把道路和水电设施修好。”
直升飞机在愉景湾上空盘旋了半个小时,陈光良才示意返航。
坐在游艇上,他看着渐渐远去的愉景湾,心中满是期待。
他知道,这个项目可能需要十年后才能看到真正的收益,但他有耐心——就像当年在苏伊士运河关闭时狂造油轮,如今在香港地产低谷时抄底,他从来都不缺“等待的勇气”。
夕阳西下,“英美号”游艇在维多利亚港的海面上航行,金色的阳光洒在船身上,映着陈光良坚定的身影。
香港的地产寒冬还未过去,但他知道,属于长实的春天,已经在这场抄底潮中,悄然拉开了序幕。
而愉景湾这个看似“疯狂”的项目,终将在未来的岁月里,成为香港地产史上的一段传奇——他要把这里打造成‘城中之城’。
他不会完全复制前世査氏家族的风格,会打造一个更加拥有影响力的地产项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