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

第456章 投资新加坡

首页
关灯
护眼
字:
上一页 回目录 下一章 进书架
    第456章 投资新加坡 (第3/3页)

动工,由日本海运公司主导;三号交给美国人。陈先生觉得,十年后葵涌能成为世界第几大港?”

    “第一。”陈光良的回答干脆利落,他指向地图上的维多利亚港,“香港的优势不在土地,在转口贸易。货柜化能让我们的装卸效率提升十倍,只要保持自由港政策,新加坡、高雄都追不上。”

    桑达士在一旁轻笑:“陈先生总是这么有信心。”

    酒会进行到一半时,港督的副官匆匆走来:“陈先生,欧洲海运公司的代表想和您谈谈航线合作。”

    陈光良离开时,听见桑达士对施约克说:“看到了吗?他不需要控股码头,照样能让环球集团成为最大赢家。”

    “这才是最可怕的。”施约克的马鞭终于停下,“货柜革命刚开始,他已经在布局下一个十年了。”

    夕阳西下时,第一艘货柜轮“环球号”鸣笛启航。陈光良站在码头边缘,看着货柜在暮色中连成流动的金属长龙。

    。。。。。。。。

    铜锣湾跑马场的喧嚣还未散尽,隔壁街角已竖起醒目的红绿招牌。

    1965年深秋的清晨,连卡佛集团的高管们站在玻璃门内,看着穿校服的学生对着“7-Eleven”的霓虹标志指指点点。

    这家占地不足四百平方尺的小店,正准备掀起香港零售业的一场新革命。

    今天是香港首家7-Eleven开业的日子。

    筹备已经两年时间,长实集团旗下的零售业务,终于迎来第三种模式——便利店。

    美国南方公司派来的督导员约翰盯着墙上的电子钟,时针指向七点整时,他朝连卡佛零售总监艾伦点头:“可以开门了。”

    玻璃门推开的瞬间,涌进来的不仅是带着海风气息的顾客,还有隐藏在人群里的商业探子。

    有人握着笔记本,视线扫过收银台旁的热饮机——这种能即时提供咖啡的设备,在香港还是头一次出现。

    穿红色围裙的店员麻利地翻动铁板,身后的货架上,罐头、香烟、报纸码得整整齐齐。

    一名客人走进来,立即从报纸架上拿了一份报纸,当看到柜台旁边的汉堡、热狗、包子时,眼前一亮。

    “倒是不用跑两个地方了,真方便!”

    大概是市民都没有想到,早上不用跑报摊和早餐店,在7-Eleven就可以搞定。

    而针对跑马场这边的环境,7-Eleven同时在中午和晚上也出售便当,相当的方便。

    陈光良还是从报纸上看到7-Eleven营业的,他的脸上露出一个笑容。

    这一世香港的零售产业,似乎英资已经完全处于下风。目前香港的百货产业,已经全部被华资占领,连卡佛百货都已经被长实集团拿下;超级市场领域,长实集团的惠康超市占据四成以上的份额,而牛奶公司旗下超级市场,及屈臣氏旗下的超级市场,又各占了2成份额(此时牛奶公司还是属于华资);而而现在,长实又率先进入便利店,自然接下来会继续垄断这个市场。

    地产、酒店、零售、食品,拥有这四大业务,长实集团的多元化发展十分的顺利。
上一页 回目录 下一章 存书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