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

第456章 投资新加坡

首页
关灯
护眼
字:
上一页 回目录 下一页 进书架
    第456章 投资新加坡 (第2/3页)

原本有些不知该如何发展的星岛官员们,精神大震。

    星岛财长更是说道:“欢迎欢迎,您有什么需求,我们星岛政府无条件支持!”

    引来一家炼油厂,意味着星岛会引来更多的炼油厂。

    而后,大家讨论就非常热烈了,陈光良甚至建议星岛的国策——吸引外资。此举,赢得了所以政府官员们的认可,他们可能也有这样的想法,但最终还没有实现。

    。。。。。。

    离开星岛时。

    陈光良望着窗外的马六甲海峡,货轮正在有序进出。

    他知道,这不仅是一笔生意,更是华人资本在东南亚埋下的一颗种子。若干年后,当裕廊岛的炼塔成为亚洲地标时,人们或许会记得,在新加坡最艰难的时刻,有位来自香港的商人,带着诚意与远见,为这座狮城点亮了第一缕曙光。

    此次他去新加坡只是头阵,实际上长实集团的陈文杰、环球集团的陈光聪,已经率队前往新加坡,实施真正意义的投资前考察。

    而长实集团在新加坡乌节路有四幅土地,其中一座已经建成百货中心+写字楼的商业综合体,现在又一座准备兴建香格里拉酒店,剩下的两座则准备修建一流的购物中心,当然投资恐怕得七十年代和八十年代,毕竟要一步步的发展。

    至于炼油产业,是有环球集团来参与投资,但实际上也只是投资者而已,毕竟还需要靠石油公司来提供技术等。

    。。。。。。。

    金秋十月的醉酒湾,咸腥的海风卷着柴油味掠过堆场。曾经朴素迷人的稻田被夷为平地,取而代之的是灰色的水泥码头,橙红色的吊臂像钢铁巨人般矗立,正吊起第一只标着“环球航运”字样的货柜。

    港督戴麟趾握着金剪刀的手刚落下,礼炮的轰鸣便惊起一群白鹭,它们掠过远处的集装箱堆,朝着维多利亚港的方向飞去。

    陈光良站在观礼台中央,他看着那只货柜稳稳落在拖车上,金属碰撞的脆响里,藏着香港经济转型的密码——三年前他在立法局提出“货柜化”时,怡和的大班还嘲笑这是“华人商人的异想天开”。

    “陈先生的远见,现在没人敢质疑了。”汇丰银行大班桑达士的声音带着雪茄的醇厚,他指尖敲着观礼台的栏杆,目光扫过堆场里忙碌的工人,“光是这 1号码头,就带动了香港不少经济发展”

    陈光良转头时,恰好看见太古洋行的施约克正与嘉道理家族的罗兰士低声交谈。施约克的马鞭在掌心轻拍,马鞭穗子上的太古标志随着动作摇晃:“谁能想到,当年堆满烂泥的醉酒湾,会变成亚洲第一个货柜码头。”

    “更没想到的是,环球集团只占 20%股权。”罗兰士的犹太式鼻子在阳光下泛着油光,他瞥了眼陈光良的方向,“换做是怡和,怕是要争到控股才肯罢休。”

    陈光良假装没听见这些议论。他清楚这群英资大班的心思——1号码头里,欧洲三家海运公司占 35%,汇丰、太古、嘉道理分走剩下的 45%,环球集团看似占比最低,确实单个最大的股东。

    剪彩仪式后的鸡尾酒会上,戴麟趾举着香槟走到地图前:“二号货柜码头下个月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上一页 回目录 下一页 存书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