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百四十六章 旁观者清,诸葛出山 (第3/3页)
论如何给曹操扯后腿,为攻打益州创造时机的时候,就讨论过这个问题,当时他们也并不认为马超能给曹操带来多大的威胁,只是抱着能够多牵扯曹操一些兵力的是一点兵力的想法,实施这个策略的。
他们当时就不认为马超能够给曹操带来多大的威胁,现在不用细想,答案也是一般:马超不可能成事!
想到这里,庞统顿时冷汗淋漓,他们当时能够想到,诸葛亮也能立刻想到的事情,曹操会想不到吗,他手下的贾诩程昱也会同时想不到吗?
可曹操还是去了,亲自领兵去关中……
这说明什么?
一股不祥的预感瞬间涌上心头,庞统身形摇晃了几下,差点跌倒在地,事出反常必有妖,几件反常的事情同时发生,就证明之前他们得到的消息,其中必然有假的,那是曹操故意让他们得到的情报。
曹操自然不会闲的无聊撒谎玩儿,他如此处心积虑麻痹孙绍他们,必定想要对孙绍有所动作,并且所图不小。
想到这里,再要去猜曹操接下来的行动并不困难,只需要想想他们现在最怕曹操怎么做,那必然就是曹操立刻会做的事情!
想到曹操一旦动手,他们即将面对的局面,以庞统的定力也不禁感觉头皮发麻,曹操一旦突然挥兵南下,围困江陵,截断孙绍远征军与荆南的联系,那么孙绍他们就成为一支没有补给的孤军,其后果不堪设想。
若是没有了孙绍,荆南会出现何种局面,庞统更是不敢想象。
还好如今这一切还没有发生,在诸葛亮的提醒下,他提前发现了曹操的阴谋,那么在最糟糕的情况出现之前,他还能够尽可能做一些补救措施,其中最重要的就是,立刻八百里加急给孙绍传信,让孙绍也早做准备。
「多谢孔明指点,这一次是你胜了我!」庞统虽然不愿承认,但还是不得不向诸葛亮拱手称谢。
对于庞统的认输,诸葛亮却道:「士元不必如此,你们不过是当局者迷,而我作为旁观者却看得更加清楚。不过我认识的庞士元并非是会被胜利冲昏头脑之人,士元为何会有今日之失,还需自省找出原因,否则……」
诸葛亮没有说下去,庞统却知道他话中之意,否则他作为谋士便有了致命的缺陷。
庞统闭上眼睛仔细回想自己当时在做出判断时候的状态,很快就知道了自己之所以失去了理智判断的原因,影响庞统做出判断的不是别人,正是孙绍!
因为孙绍的眼光太准太毒,看人从不走眼,因为孙绍对局势的判断从未出错,经年累月之后,孙绍帐下所有人对孙绍的判断几乎是下意识的选择相信,就算是有不同的想法,也会下意识的从自己的想法上找问题,直到与孙绍的判断一致。
这就像读书的时候大家考试后对题,一道题学霸做错了,学渣做对了,但学渣知道学霸的答案与自己不同的时候,学渣第一反应一定是自己做错了。简单来说就是盲目崇拜,这个世界上不存在不会犯错的人,再伟大的人也不可能事事正确,盲目崇拜的危害有多大,历
史早就告诉我们了。..
庞统这才惊觉自己在不知不觉之中,已经对孙绍的判断产生了盲从盲信的错误,不只是自己,法正也是如此,当时也唯有追随孙绍时间较短的赵云还能够清醒的保持自己的判断,现在的诸葛亮也是如此,他根本不会受到孙绍判断的影响,所以才能将事情看得一清二楚。
此事教训必要牢记于心,作为谋士,必须要保持清醒,独立思考,万万不可被任何人影响,庞统心理默默告诫自己。若是能够平安渡过此次危机,此事也必须向主公禀明。
「多谢孔明点醒于我,此恩如同再造!不过如今形势危如累卵,我必须马上回去,就此别过了!」庞统真诚的躬身行礼,转身就要回去。
诸葛亮却叫住了庞统,笑着说道:「形势如此危急,士元难道想要独自面对,是否有想过请人相助呢?」
庞统闻言心中一动,惊喜的看向诸葛亮,道:「你终于肯出山相助了?」
诸葛亮正容道:「时机已到,自当出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