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

卷十七 汉纪九(1)

首页
关灯
护眼
字:
上一页 回目录 下一章 进书架
    卷十七 汉纪九(1) (第3/3页)

道失却的表现。

    臣愿陛下兴太学,置名师,以养天下之士。数考问以尽其才。则英俊就应该可以得到了。

    今天的郡守县令,是百姓的师帅,陛下用他们承流而宣化。因此师帅不贤则主德不宣,恩泽不流。

    今日官吏既对下不知教训,也就可能不承用主上之法,暴虐百姓,与奸为市,贫穷孤弱怨苦失职。

    甚不称陛下之意。因此阴阳错谬,氛气充塞。群生寡遂,黎民未济。都是因为长吏不明才导致的。

    长吏多出于郎中中郎吏二千担子弟,选郎吏又以富资,未必是贤才。古人评判功绩,以任官称职为差。

    并不是积日累久的事。因此小才虽累日,不离于小官。贤才虽未久,不害为辅佐。

    因此有司竭力尽智,务治其业而以赴功,今日则不然。累日以取贵,积久以致官。

    是以廉耻生乱,贤与不屑混肴。未得其真。臣愚以为使诸列侯郡守二千石,各选择其黎民贤能之人,岁贡各二人,以给宿卫。

    且以此观各大臣之能。所贡贤者有赏,所贡不屑者有罚。如此一来,诸吏就会尽心求贤,天下之士,可以得而为官使了。

    遍得天下之贤人,则三王之盛世就容易实现了。陛下也可得尧舜之名。

    不要以日月为功应该以试贤能为上,量材而授官,录德而定位。则廉耻殊途,贤与不屑异处了。

    臣闻众少成多,积小致巨。所以圣人都是从微至显,尧发于诸侯,舜兴于深山。

    并不是一日而显达的。都是渐渐地以小德致大德,最后显达。言出于己不可塞,行发于身不可掩,言行,是为治的大体,君子因之所以动天地,故尽小者大,慎微者著。

    积善在身,犹如长处每日增加而不自知。积恶在身,犹如火烧油膏而人不能见。

    这是唐虞所以得令名,而桀纣之行令人悼惧的原因。因此乐而不乱,复而不厌,可称为道。
上一页 回目录 下一章 存书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