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525章一份草案诞生 (第3/3页)
朝阳的笔记本上,除了之前记录的困难,又增添了浓墨重彩的一笔:核心瓶颈——缺乏标准化、通用化、模块化理念与实践。
解决方案——推行“昌平标准”,构建省级工业标准体系,强制与引导相结合,从教育和新建项目源头抓起。
坐在返回省城的吉普车上,陈朝阳望着窗外,思绪已经飞远。
他构想中的“汉东省工业发展初步构想”,必须将“标准化、通用化、模块化”作为一根贯穿始终的红线,从根本上规范和提高汉东工业的“组织度”和“战斗力”。
这将是提升汉东工业化速度与质量的关键引擎之一。
他再次翻开笔记本,在“系统性整合与升级”之后,郑重地添加上了一个新的关键词——“标准先行”。
经过近一个月的走访梳理、数据核对以及与各方技术专家、经济学者和少数几位思想开明的老工业干部的闭门研讨,
一份名为 《关于汉东省工业建设与发展的初步构想(草案)》的纲领性文件,终于在陈朝阳的主持下,于无数张稿纸、激烈的辩论和袅袅茶烟中起草完成。
这份文件摒弃了时下流行的空泛口号和华丽辞藻,通篇充满了冷峻的数据对比、清晰的逻辑推演和务实的路径选择。
核心思想在文件开篇便被鲜明地标注出来,用加粗的字体写道:
“当前阶段,汉东工业建设必须坚持‘立足现有基础,着眼长远发展’之原则,坚决反对盲目冒进与分散建设,
核心路径在于对全省工业资源进行‘系统性整合与升级’,探索并实践‘以军带民,以民促军,军民融合,协同发展’之路。”
陈朝阳巧妙地将他所知的“军工复合体”高效协作理念,以及“产业集群”的雏形思想,用这个时代所能理解、
且完全符合“平战结合”、“经济建设与国防建设协调发展”大政方针的语言包装起来,赋予了其坚实的政策合法性。
具体实施路径在草案中被条分缕析,构成了支撑核心思想的四根支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