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

第430章思想苗头

首页
关灯
护眼
字:
上一页 回目录 下一章 进书架
    第430章思想苗头 (第3/3页)

解决不了大问题。

    我们目前的思路是:

    第一,内部挖潜,组织各县乡、村之间互换牛工,协调畜力互助;

    第二,已经打报告给上级供销社,请求他们想办法向外地采购一批牲口,但渠道都是大问题;

    第三,鼓励人力替代,发扬‘人拉犁’的精神,但这终究不是长久之计,效率太低,人也太辛苦。”

    关于中间阶层的恐慌问题,张文杰回答:

    “政策解释工作在做,但效果不一。

    我们组织工作队下去开过会,宣讲‘坦白从宽、抗拒从严,首恶必办、胁从不问’的政策。

    也抓了典型,我们也树立了‘开明士绅’,给了安置,效果不错,稳住了附近一片类似情况的人心。”

    但他话锋一转,露出难色,“但更多的是观望和怀疑。

    很多人表面顺从,生产积极性却不高。

    我们缺的是大量能沉下去、有耐心、懂政策的干部,去一家一户地做工作。

    目前…主要还是靠基层农会和民兵组织在带动,方式有时比较粗糙,可能反而加剧了紧张。”

    谈到干部思想问题,徐卫华接过话茬,语气变得严肃:

    “首长,典型事例有,正要跟您汇报。上个月,县供销社的一个副主任,下去收山货,暗示老乡把好货便宜点卖给他,他可以在收购价上‘抬抬手’。

    虽然就为占了几斤核桃、蘑菇的小便宜,但影响极坏!

    我们已经内部通报了这件事,给了他警告处分,调离了岗位,并在上次全区干部大会上作为‘糖衣炮弹’的典型进行了批判,震动很大。”

    徐卫华顿了顿,声音低沉了些,“但还有一种苗头更值得警惕。

    有些干部,觉得革命成功了,该享受一下了,开会要抽好烟,吃饭要讲究个四菜一汤,虽然没花公款,但这种风气和追求,跟咱们艰苦朴素的传统背道而驰。

    这种思想上的‘小口子’,比贪几斤蘑菇更难抓,也更危险。”
上一页 回目录 下一章 存书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