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30章思想苗头 (第2/3页)
了不好的攀比风气。
比如,哪个村给工作队送的慰问品更‘丰盛’一点,哪个军属得到的照顾更多一点,都会成为他们私下比较的话题。
虽然都是出于对党和政府的拥护,但这种拥护如果表现在物质攀比上,就变了味。”
“这种风气,最近……或许是因为支前任务重,各级检查督导来得频繁,下面的人又想‘表现’,或许是因为外界某些地区传来的不好习气的影响,这股风似乎又有点死灰复燃的迹象。
虽然还没成气候,但我们必须向您汇报这个苗头。”
徐卫华接着补充道:“公安线上压力也大。既要保证支前物资运输线的安全,防止敌特破坏,又要配合镇反,还要处理因为支前和运动产生的新的人民内部矛盾,警力确实捉襟见肘。”
陈朝阳听得很仔细,手指无意识地在膝盖上轻轻敲着,这是他在深度思考时的习惯。
他没有立刻给出答案,而是先问了几个问题:
“春耕畜力不足,有没有统计过具体缺口?专区农机站能发挥多大作用?”
“对恐慌的中间阶层,有没有派人去做过细致的政策解释工作?有没有具体的团结对象?”
“你们提到的干部思想松懈问题,有没有抓一两个典型事例,在干部会议上进行剖析警示?”
听到陈朝阳切中要害的提问,张文杰和徐卫华精神一振,这正是他们期盼的指点。
两人稍作思考,便逐一认真汇报起来。
针对春耕畜力问题,张文杰回答得最为具体:“回首长,缺口已经初步统计了。
全区至少还缺两百头以上的大牲口,主要集中在本就薄弱的几个乡。犁、耙等大型农具也缺得厉害。”
他眉头微皱,“专区农机站现在能发挥的作用还很有限,主要是以维修和打造小型农具为主。
只有较少的拖拉机,许多因为支前工作被拉到了前线,现在全专区,四县一镇,机械化没有抗美前那么充裕,少部分只能在城郊几个示范村转转,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