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四章(38) (第2/3页)
媒体也会马上提醒他——李向东已经连续五轮入选联赛最佳阵容,在射手榜上排名第三,几乎每轮联赛的集锦里都有他的特写镜头和画面,不是衔枚疾进就是精彩过人,他在自己参加的第二场甲a比赛里打进第三粒进球时振臂高呼的瞬间,如今都成为中央电视台体育频道《甲a风云》节目的片头画面了……
“上海浦东永和这回可算是拣到宝了。”黄师兄酸溜溜地说道,“今年联赛开始时他们还是公认的降级大热门哩,现在……”说着摇摇头,神情里不无艳羡和嫉妒。上海浦东永和现在的成绩虽然也只是在中游徘徊,可和人们当初的预测却是一个天上一个地上,而且他们还是公认的全联赛最富激情和最富观赏性的球队,自己的主场场场爆满不说,即便是在客场比赛,也能让主队的球迷为他们的精彩表现忘情地喝彩欢呼……
高劲松努力让自己的神情显得很轻松,说:“李向东的确是个很了不起的球员,他进国家队是早晚的事情,而且他也绝对不会教国家队教练组失望。”他非常羡慕这位曾经的对手。当他在报纸上看见李向东要进国家队的消息时,他不能不承认,那一瞬间他心底里的嫉妒远远比羡慕更多。这才几个月啊,两个人的遭际就已经有了这样大的分别!李向东马上就要披上国家队那件神圣的白色战袍了,他却还在为下半个赛季的去处而焦虑煎熬……
“听说他还是个正牌子的大学生?”黄师兄又问。
“好象是杭州的一家纺织工业大学。”
“那他怎么跑去长沙,长沙……长沙那个什么园的?”黄师兄还是记不住那家已经消失的足球俱乐部的名字。
这个故事高劲松听不少人说过,内容也大同小异,于是他就把自己听说的各种版本揉合到了一处。“李向东毕业后分配到长沙的一家纺织厂,可上班没几个月,那家工厂就濒临倒闭,有段时间他甚至一天三顿饭都得在房东家蹭……”没多久李向东就和一拨踢野球的人混在一起,时常参加一些带点物质刺激的民间足球赛,靠着打比赛分到的彩头混日子。然后他就被尤慎捞出来加入了长沙沁园,然后长沙沁园奇迹般地从乙级联赛里杀出重围直升甲b,再后来他就被眼光毒动作快的浦东永和挖去了上海。至于这以后的事情,就不需要高劲松来一一赘述了。
这发生在现实生活中的传奇故事让姚远和黄师兄听得目瞪口呆。
良久,黄师兄才不胜感慨地说道:“尤指导真正是火眼金睛啊!”
高劲松笑了,说:“尤指导说他能拣到李向东,是真正的运气。”
尤慎到底是如何把李向东带到长沙沁园的,其中又有什么曲直关键,一直是各种版本的故事里最有分歧的地方。有说是旁人介绍的,有说是毛遂自荐的,也有人说是尤慎慧眼独具的,更有人把长沙沁园一名主力中后卫的故事硬套在李向东身上,说他是被别家俱乐部看不上眼,才背着铺盖卷跑去沁园俱乐部讨饭的。这其中尤慎自己的说法最有权威也最为可靠。那天尤慎去长沙水利中专看望一位父辈,途经学校操场时看见球场边围了无数的学生,欢呼喝彩声此起彼伏,几乎都没停顿的时候;他也是一时好奇,就拨拉开人群挤进去瞧个热闹,结果就看见一个青年人象个巴西人一样表演球场上的桑巴舞……
“就这样李向东就去了长沙沁园。听说和沁园签罢合同,他就提了个小小的要求,能不能先发给他一个月的薪水,他还欠着房东半年的房租,要是可能,发两个月的最好,因为一个月的工资不够把房钱都还上……”
高劲松叙述的这个小插曲让两位听众惊讶得完全合不上嘴。呀呀!这长沙沁园给李向东的工资到底是多少啊,怎么一个职业球员一个月的薪水竟然还抵不过半年的房租?!
待高劲松把那个数字说出来,姚远和他师兄连惊讶的力气都没有了——这点钱甚至都赶不上平日外出请客的一顿饭钱哩!
过了一会,黄师兄才又问道:“听说当时长沙沁园冲上了甲b,你们新时代又功亏一篑,尤慎曾经邀约过你去长沙?”
高劲松瞥了姚远一眼。他曾经在聊天时把自己的经历大致告诉过姚远,其中就有尤慎和自己的渊源,现在黄师兄所谓的“听说”,自然是听姚远说。不过这也不算是什么隐秘事,于是他就把事情原原本本地说了出来。末了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