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

第四章(25)

首页
关灯
护眼
字:
上一页 回目录 下一章 进书架
    第四章(25) (第3/3页)

   这番话立刻得到绝大多数人的认同,连站在他们背后的几个教练也都微微颔首。临时助理教练还略略挺起了胸膛。看看,看看这些队员的水平,这都是他带出来的队员!

    那个得到众人赞许的年轻队员脸都红了,又偏了头问李晓林:“李哥,这个时候你一般会怎么做?”

    李晓林楞了楞,他没想到那个年轻队员竟然把话题转交给他。在此以前,他基本上都是按照教练的吩咐在训练里和队友直接进行配合,或者在赛场上依靠平日里的默契来完成战术动作,最多在事后互相责备两句或者自我检讨两句,今天这样做和人探讨战术配合还是第一次。他有些不知所措,只好求助地望着高劲松。可高劲松也和别人一样等着他的答复。大家的目光都看着他,他也不能推辞,只好接了笔,又拿过布把已经在设想中完成了的战术动作抹掉,定了定神,说道:“我想,这种情况下,我大概会先观察好队友们的位置,然后,再决定该怎么做……”

    周围的人都没作声。这一方面是出于对李晓林的尊重,另一方面是因为他这话说得太平淡了,毫无出奇之处。教练们说的也差不多就是这些话:拿球之后不要着急,要先观察队友和对手的位置,然后再决定下一步的行动……

    李晓林明白,这种沉默实际上就是一种对他的说法的否认,他甚至还瞥见两个小队员的眼睛里掠过了一丝轻蔑和看不起的眼神。

    “我说的先观察好队友们的位置不是在拿球之后,而是跑动之中就要观察好队友和对手的位置还有路线。”李晓林辩解道。出于为自己辩护的目的,他说话也流畅起来。“把球回传就不说了,我只说这种情况下我可那选择的进攻方式。”他在屏幕上添了两个圆圈,一个在中路,这代表中锋高劲松,另外一个是前锋,这是佛朗哥。他不太熟悉二队队员们通常的场上位置,只好用自己熟识的队友来代替。“假如佛朗哥在我和高劲松之间,那么又有两种选择:佛朗哥向前移动,我就立刻起高球寻找高劲松这个点,或者直接找你,”他指指提问的年轻队员。“要是佛朗哥向后撤,我就带球下底,然后寻机传球,再找高劲松这个点或者回身跟进的佛朗哥;假如佛朗哥在球场的另外一边,我会选择下底,等吸引了对手后卫的注意之后,再伺机传球,高劲松这个位置依然是我的第一选择——假如在我这边没有处在更有利位置的队友的话……”

    有人提出了自己的疑问:“为什么你总是要强调佛朗哥的位置?他在左边还是右边很重要?”

    李晓林点点头:“很重要。假如佛朗哥也在左边,那么这一个区域里就有三个人。”他在屏幕上胡乱地画出一个圈,把球场的左边线到禁区中间这一片范围都包括进去,“虽然对于进攻方来说,参与的人数越多机会就越大,但是我们三个人也会吸引到防守三个人的对手,这就让这片区域变得拥挤和狭窄,可选择的线路也就相应地减少……”

    有一个年轻队员若有所思地点头了,并且盯着李晓林那东一笔西一笔的印象画认真地思索。但是大多数人还是没明白过来,有人在问:“李哥,为什么佛朗哥退你就进,佛朗哥进你就直接传球?”

    “还是刚才的理由:活动空间。佛朗哥后撤——当然他这是有目的的后撤,就是为了让防守他的对手跟着他走,掩护我和高劲松——这样这一片区域就有更多的活动空间,前进路线也就有了更多的选择,这个时候下底,因为路线的可变性大,因此战术的可变性也就更大,对对手的威胁也就更大。而佛朗哥进,他这同样是掩护和寻找机会,但是我这时不能同样也选择前进,否则我们的路线可以发生重合,因此我最好的进攻方式就是传中,或者直接带球斜着向禁区里突破。这也是我和佛朗哥的战术**叉掩护。

    这一回大部分人都明白了,连那些踢后场位置的年轻队员也在点头。

    又一个年轻队员问道:“要是佛朗哥在球场的另外一边,你下底传中其实就是为后面的队友腾出活动区域,同时也为高哥吸引对手的防守注意力吧?”

    李晓林笑着拍了拍他的头,说:“你说对了。进攻中的任何一次前场跑动都是有目的的,不管是有球跑动还是无球跑动,无非都是为了在对手的防守体系上拉扯出空挡,掩护,呼应,战术机动,寻找更佳机会,或者捕捉第二进攻点……”

    三个一直站在后面默不作声的教练简直惊讶地说不出话来。以前他们也看见过高劲松和周健魏鸿林他们提前跑来看录象,但是从来都不知道他们竟然会在录象前讨论这些东西。怪不得周健这个多年的替补最近一段时间好象脑子忽然开了窍,战术水平突飞猛进般地直往上蹿,隐然间已经和两个边前卫站在同一高度上,而且随着李晓林的转会,他铁定会占据一个边前卫的主力位置。原来是这样!

    那个被李晓林夸奖的年轻队员不好意思地挠挠头,并且对同样拍他肩膀摸他头顶的队友呲牙咧嘴地笑,还不好意思地说:“其实教练讲解战术时,好象也提到过这些,只是那些画在黑板上的实线虚线让人看着就头晕,听着听着就直打瞌睡。”这个话题显然得到了大家的共鸣,一起哄笑起来。还有人小声地和队友嘀咕,回头他们就要和教练提建议,以后的战术讲解课也该这样上,有实例摆在那里,注意立也能集中一些。

    临时助理教练暗自拿定了主意,以后他就这样做,用比赛录象来给队员培养战术素养和战术意识。他显然忽视了一个很重要的问题,在培养战术素养和战术意识之前,先得让队员队员们遵守战术纪律——他未必能有办法把纪律贯彻下去。

    又有人问:“李哥,佛朗哥在另外一边,你怎么都没说传给他哩?要是他处在有利位置啦,你也不传吗?”

    李晓林沉吟了一下,说:“除非佛朗哥处在绝对有利位置,不然我通常不会考虑传给他。第一,我的传中球质量不高,贸然传球的话,很大可能会成造成对进攻的机会的浪费;其二,我传球的第一考虑是中锋位置,这是因为我信任他,他肯定不会草率地把这次机会挥霍掉。”

    这一下,所有人都在目光集中到了高劲松身上。虽然李晓林没挑明,可谁都知道他口里所说的“可以信赖的中锋”就是高劲松。无论是围成一圈的年轻队员,还是后面站着的三个教练,都有些羡慕高劲松。无论是谁,能够得到一个象李晓林这样的老队员的公开肯定,那都是一件非常难得的事情。尤其是那些年轻队员,他们几乎都有些嫉妒高劲松了——高劲松年龄不比他们大多少,可如今已经在联赛里创出了自己的名头,还吸引来好几家俱乐部的追逐。这个时候大家都忘记,仅仅在三个星期以前,高劲松还在替补席上痛苦地煎熬着,并且很多人都能从他脸上的神情里体会到他的痛苦。

    终于有人发现了三个教练,于是在一片不太整齐的问号声中,围在电视机前的一圈人赶紧散开。年轻队员都到会议室的后排寻找座位各自坐下,高劲松就拿了布准备把电视机上的涂鸦都抹掉——李晓林的绘画实在是不怎么样。可助理教练拦住了他,并且想把李晓林叫过来,再探讨一下。助理觉得,李晓林刚才的那番话,对他这个当教练的人也很有启发,就象有人蓦然间在他面前把一扇窗户推开了一条缝,他陡然间才发现,原来窗外竟然还有另外的一番天地。这个发现让他心痒难忍,他得让李晓林这个始作俑者再把这扇窗户再撑开一些,好让他仔细地打量和观察那别然不同的世界。可他的美好愿望没能实现,李晓林先一步找到了言良成,并且把言良成拉扯到了一边嘀咕着什么。

    “言指导,这个,我……”李晓林抓耳挠腮手脚似乎都找不到地方放,吞吞吐吐地说不出一句囫囵话。“您能不能,……能不能把我那张假条,这个……还给我?”

    言良成惊诧地问道:“换给你?怎么了?你怎么现在突然想把它拿回去?”

    李晓林巴咂了好几下嘴,又抿了抿干涩的嘴唇,最终横了一条心,说道:“那假条是我逼着队医开给我的。我……在这个事情上撒了谎。”

    “假条我可以还给你,但是这场比赛你还是不能上场。”言良成瞥见已经有队员陆陆续续地走进会议室,于是马上结束了这次谈话。“原因你肯定知道,所以我就不说了。”说完他就走回了会议室的主席台,并且让高劲松把电视机屏幕擦干净也下去找位置坐好。

    会议开始后言良成只字没提昨天比赛的事,也没责问那些昨天比赛里犯错经验今天又这病那伤的队员,噼里啪啦几句话就把星期天比赛的战术要点说完,然后就宣布参加比赛的十八人大名单。这个通常要进行一个半小时左右的赛前预备会,今天只进行了不到二十分钟,这让那些存心要借会议时间过久影响休息的理由闹事的队员异常失望。但是他们也没有办法,他们总不好主动提出要求会议延长时间吧?只好悻悻地带着恼恨灰溜溜地回宿舍。总经理吴兴光的话更是让他们恨得心痒痒,星期天下午他们只能呆在基地里,谁要是敢踏出基地大门一步,谁就等着接受俱乐部的处罚!

    虽然谁都没把吴总经理的狠话放在心上,但是被这席话扫去的面子却更让他们恼怒。可他们也只能是恼怒而已,因为言良成已经说得清清楚楚,既然有伤病,那么就得好好休息,可以不训练,但是也不许出基地大门,不然就等着俱乐部的处分。

    言良成说这话时的语气和神态都表明,这一回他绝对不是开玩笑。俱乐部也私下警告过他们,谁要敢在这个时候再乱说话再挑头闹事,那么,“吴某人虽然只杀过鸡,但是也一样会杀猴。”

    
上一页 回目录 下一章 存书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