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

第二章(24)

首页
关灯
护眼
字:
上一页 回目录 下一页 进书架
    第二章(24) (第2/3页)

‘边路主导进攻’更有利。”至于理由,他举了两点,“第一,经过这么多场比赛,队员们很熟悉这套战术;第二,这么多场比赛的结果证明了这套战术行之有效。”这话还有一层意思,戴振国这是在隐晦地提示郑昌盛,在这个关键时刻突然改变战术,有时候会招致难以预料的灾难性后果。

    郑昌盛当然也听出这善意的提醒,但是他一点也没动摇自己的决心。他耐心地给戴振国解释:“我们并不是放弃两条边,而只是把高劲松的位置提前了,这样我们在前场的高空球控制上会稍微好过一些;另外两条边路依然承担着协助进攻的责任,”他用粉笔在黑板上的边路队员号码圈上拉出长长的箭头符号,表示马成他们肩头的担子并没有变轻。“而且这样做,咱们的后卫线前还有三名中场队员作为屏障,就能更好地阻截对手……”

    “可这实际上还是改变了战术!”戴振国大声争辩道,“你把进攻的核心从两条边转移到了中路,而且突然就让高劲松承担起那样大的担子,这会不会又让他在这样重要的比赛里控制不了自己的情绪,犯下一些低级错误?”

    孙峻山和守门员教练交换了一下眼神。在他们看来,现在的戴振国就是个控制不住自己的情绪的人。怪了,往常戴振国一直是看好高劲松的啊,为什么这个时候他会跳出来反对郑昌盛对高劲松委以重任呢?略一思索两个人就都明白过来,在眼前这个前进一步上天堂退后一步下地狱的关键时候,人总是会不自觉地把最本质的性格暴露出来——戴振国害怕出纰漏,害怕担责任,所以他要坚持“四四二”,要反对郑昌盛重用高劲松,哪怕这样做最终导致的结果与他期望的相反,他也希望这个结果是自然而然出现的;而郑昌盛则是另外一种人,虽然他平时看起来既保守又迟钝,还不大接受别人的意见和建议,但是到了关键时刻,他却能毫不犹豫地做出改变,哪怕这种顺时应势的改变会与他自己一贯的说法做法前后矛盾,他也不会有些许的动摇,而且他还会坚决地贯彻这种改变!这也是作为一个主教练应该具备的基本条件。

    眼看着郑昌盛和戴振国两人僵持不下谁也说服不了谁,守门员教练便说道:“我觉得,让高劲松的位置前移是个很不错的主意,在那样的距离上,他的远射能力也能得到更好的发挥,而且他和张迟他们的配合也会更有威胁……”这实际上就是表明了他的态度。守门员教练再一次和主教练站到了同一阵线上。而他之所以做出这样的决定,倒不是因为俩人的职务或者谁的话更在理,只是因为他也觉得球队的战术需要作些调整:过去三场比赛里,新时代场场都有失球,老的战术和阵容已经被对手琢磨透了……

    被郑昌盛和戴振国一起盯住的孙峻山想了想,说道:“我也同意郑指导的方案。”他提不出什么有力的理由,只是觉得应该相信老教练,老头子是绝对不会害他的。当然郑昌盛更不可能危害俱乐部和球队。至于他为什么早不改变晚不改变非得在这个时候改变,孙峻山以为,郑昌盛这样做一定有他的理由……

    孤掌难鸣的戴振国只能接受这个事实。

    接下来的事情就好办了,几个教练又把所有的细节都重新商讨了一遍,最终确立了这个介于“四三三”和“四一二一二”之间的阵型,同时也就确立了高劲松在球队里的新位置——战术核心。

    ***********

    眼下,郑昌盛背着手站在场地边,耐心地等待着他的队员上场。因为睡眠不好,他的眼睛里布满了血丝,但是眼神还是很凌厉。他的脸色也有些灰暗,还带着些许反常的苍白,就象一个病了很长时间的人一样。事实上这阵子他的身体确实不怎么好,因为紧张的工作和缺少充裕的休息,他的胃病又犯了,几乎是吃多少就吐多少。考虑到他的年纪和身体状况,队医建议他住院治疗。老教练没听从队医的劝告,甚至都没让队医给他开药——和胃病斗争了这么多年,他有自己的一套行之有效的治疗办法。他让人买来了一种小小的薄薄的小饼干随身带着,假如他感到胃不舒服,或者饿得发慌的时候,他就会摸几片饼干来哄哄自己的胃。

    “……新时代队,一号……”球场里响起了播音员干巴巴的声音,从背后年久失修看上去有几分破败的看台上传来一阵倒彩。

    就象往常一样,老教练从容镇静地迎接他的每一个队员,和他们对下眼神,点点头,或者鼓励地笑一笑。他甚至还和魏鸿林动作略显生疏地击了下掌。只有高劲松上场时他特意叮嘱了一句:“别紧张!”并且拍了拍高劲松的肩头,表示自己对他的信任。

    高劲松咧着嘴朝老教练笑了笑。

    直到主裁判鸣哨宣布比赛开始,并且看着张迟把皮球拨拉给外援谢廖沙,然后谢廖沙把球再转给魏鸿林,郑昌盛才回到自己的座位上。他习惯性地从上衣口袋里掏出了烟盒,抖出一支叼在嘴里,然后浑身上下摸索着寻找打火机。坐在他旁边的戴振国已经递过火来。郑昌盛楞了楞,然后犹豫着摇摇头,又把烟卷塞回烟盒里,伸手从座椅扶手上挂着的背包里掏出一袋已经撕开封口的饼干,抓了一片填进嘴里慢慢地咀嚼着。

    比赛从第一分钟起就进入了激烈的对抗,更确切地说,是新时代压着对手打。

    两支球队以前就碰过面,彼此之间比较熟悉,而且新时代眼下人手不够的艰难处境也不可能是什么秘密,所以青岛双喜的主教练对新时代的几个核心队员事先都做了布置,安排了专门的球员去盯防,比如他队里的后腰就是看死让他记忆深刻的高劲松。事情坏就坏在这个“看死”的命令上,高劲松的位置是如此靠前,紧随他的双喜后腰几乎要成为自己球队的后卫了,这使得青岛双喜在中场的中路出现了大片的空白区域,让新时代的两个边前卫能够轻轻松松地插上,可要是双喜后腰舍弃高劲松而去争夺中场的话,他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上一页 回目录 下一页 存书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