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五十七章城外女生有秘宝(一) (第3/3页)
。根据纸张上的记载,第一个线索藏在相府的 “御书楼” 里。
御书楼是皇城相府的标志性建筑之一,楼里珍藏着康熙皇帝御赐给陈廷敬的匾额和书法作品。阿谣和林风走进御书楼,里面很安静,游客们都在静静地欣赏着康熙皇帝的书法作品。
两人在御书楼里仔细地寻找着线索,不放过任何一个角落。忽然,阿谣的目光落在了一块匾额上,匾额上写着 “午亭山村” 四个大字,是康熙皇帝御笔亲书。阿谣发现,匾额的右下角有一个小小的凹槽,凹槽里似乎藏着什么东西。
阿谣示意林风过来,小声说:“林风,你看,这个凹槽里好像有东西。”
林风走过去,仔细一看,果然发现凹槽里藏着一个小小的木盒。他小心翼翼地将木盒取出来,木盒很小,只有手掌大小,表面刻着和竹篮、铜盒一样的花纹。
“这一定就是第一个线索了!” 林风兴奋地说,“我们快打开看看。”
阿谣点了点头,接过木盒,仔细地观察着。木盒上没有锁孔,只有一个小小的按钮。阿谣轻轻按了一下按钮,木盒 “咔哒” 一声打开了,里面放着一张小小的纸条,纸条上写着一行字:“珏山吐月时,宝在月中藏。”
“珏山吐月?” 林风皱起了眉头,“这是什么意思啊?”
阿谣想了想,说:“珏山吐月是晋城的八大景之一,每年的中秋节前后,月亮会从珏山的两个山峰之间升起,看起来就像是月亮从珏山里吐出来一样,非常美丽。我想,这句话的意思是,第二个线索藏在珏山,而且只有在珏山吐月的时候才能找到。”
“那我们只能等到中秋节前后才能去珏山找第二个线索了?” 林风有些失望地说。
阿谣点了点头:“嗯,不过还有几个月才到中秋节,我们可以先去司徒小镇看看,说不定能找到一些关于第三个线索的信息。”
林风觉得阿谣说得有道理,于是两人离开了皇城相府,前往司徒小镇。
司徒小镇是一个以民俗文化为主题的小镇,里面有很多仿古建筑,还有各种民俗表演和特色小吃。阿谣和林风走进司徒小镇,看到里面热闹非凡,游客们都在开心地游玩。
两人在小镇里转了很久,根据纸张上的记载,第三个线索藏在小镇的 “老戏台” 里。老戏台是司徒小镇的标志性建筑之一,戏台的建筑风格很古老,雕梁画栋,很是精美。
两人走进老戏台,里面空无一人,只有戏台的墙壁上挂着一些老旧的戏服和道具。阿谣和林风在戏台上仔细地寻找着线索,忽然,林风发现戏台的地板上有一块松动的木板。他蹲下身,轻轻掀开木板,下面是一个小小的地窖,地窖里放着一个小小的陶罐。
林风将陶罐取出来,打开盖子,里面放着一张泛黄的地图,地图上画着晋城的地形地貌,还有一些标记。阿谣接过地图,仔细地看了看,说:“这张地图应该就是第三个线索了,上面标记的地方,可能就是藏宝山的大致位置。不过,要确定具体位置,还需要结合前两个线索。”
林风点了点头,心里充满了期待。他知道,虽然现在还没有找到宝藏,但他们已经离宝藏越来越近了。
第四章 危机四伏
接下来的几个月,林风和阿谣一边等待着中秋节的到来,一边继续研究那张泛黄的地图和阿谣爷爷留下的其他资料。他们发现,地图上标记的藏宝山附近,有很多奇怪的符号,这些符号和竹篮、铜盒、木盒上的花纹很相似,他们猜测,这些符号可能是打开宝藏大门的密码。
在等待的日子里,林风也没有闲着,他在晋城找了一份临时的工作,在一家旅游公司做导游,这样不仅可以赚钱养活自己,还可以更深入地了解晋城的历史文化和地理风貌,为寻找宝藏做准备。
阿谣则每天都会去山里采草药,然后拿到镇上的药店里去卖,赚一些生活费。她还会利用空闲时间,向村里的老人们打听关于藏宝山和宝藏的传说,希望能找到更多有用的信息。
日子一天天过去,中秋节很快就到了。这天晚上,月亮格外圆,格外亮。林风和阿谣早早地就来到了珏山,等待着珏山吐月的美景。
大约在晚上八点左右,月亮开始从珏山的两个山峰之间升起,银白色的月光洒在珏山上,整个珏山都笼罩在一片神秘的氛围中。阿谣兴奋地说:“林风,你看,珏山吐月开始了!我们快去找第二个线索。”
两人沿着珏山的山路慢慢前行,根据纸张上的记载,第二个线索藏在珏山的 “月亮洞” 里。月亮洞是珏山的一个天然溶洞,因为每当月亮升起的时候,月光会透过溶洞的顶部照进洞里,洞内会出现一个圆圆的光斑,看起来就像是一个月亮,所以叫做月亮洞。
两人走进月亮洞,洞内很黑暗,只有月光透过顶部的缝隙照进来,形成一个圆圆的光斑,落在洞中央的一块石头上。阿谣和林风走到石头旁边,发现石头上刻着一些文字,这些文字和阿谣爷爷留下的纸张上的文字一样,是 “晋城篆”。
阿谣拿出之前找到的那本关于晋城古代文字的书籍,对照着上面的内容,一点点地解读着石头上的文字。经过半个多小时的努力,阿谣终于解读出了文字的内容:“藏宝山,在王莽岭之南,有一石门,以三符开之,符在相府、珏山、小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