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五十二章红衣白裙白球鞋女(二) (第3/3页)
樟树,树干粗壮,枝叶繁茂,据说已经有上千年的历史了。
“这就是我们阳城有名的‘李家古村’,已经有几百年的历史了,村里保存了很多明清时期的古建筑,还有一些古老的习俗。” 苏晓指着古村落,给林风介绍道。
林风看着眼前的古村落,心中充满了好奇。他跟着苏晓走进古村落,一条青石板路贯穿整个村落,路两旁是一座座保存完好的古建筑。这些建筑大多是青砖黛瓦,飞檐翘角,门上挂着木质的牌匾,上面刻着各种古朴的字体。有的建筑门口还挂着红灯笼,透着一股浓浓的古意。
村里的人不多,大多是一些老人和孩子。老人们坐在门口的石凳上,晒着太阳,聊着天,孩子们则在巷子里追逐嬉戏,欢声笑语回荡在整个村落里。看到林风这个陌生人,他们并没有表现出排斥,反而友好地打招呼。
苏晓带着林风一家一户地参观,给林风介绍每一座建筑的历史和特色。他们走进一座名为 “李氏宗祠” 的建筑,宗祠的规模很大,分为前殿、中殿和后殿。前殿的门上挂着一块牌匾,上面刻着 “李氏宗祠” 四个大字,字体雄浑有力。中殿摆放着李氏祖先的牌位,牌位前香火缭绕。后殿则是一些关于李氏家族历史的展览,有古老的照片、书信和农具等。
“这座宗祠是李家古村最具代表性的建筑之一,每年清明节的时候,李氏家族的人都会来这里祭祖,场面非常热闹。” 苏晓介绍道。
林风看着宗祠里的一切,心中不禁感叹,中国的传统文化真是博大精深。
他们还参观了一座名为 “绣花楼” 的建筑,绣花楼是一座两层的小楼,楼上有很多窗户,窗户上雕刻着精美的花纹。据说,这座绣花楼是古代李家小姐绣花、读书的地方。苏晓带着林风走上绣花楼,楼上的房间布置得很精致,摆放着一些古老的家具和绣花工具。站在窗户边,可以看到整个古村落的景色,视野开阔。
“你看,从这里看下去,古村落的景色是不是很美?” 苏晓指着窗外说道。
林风顺着她指的方向看去,只见青石板路蜿蜒曲折,古建筑错落有致,远处的山坡上长满了绿树,景色确实很美。“嗯,太美了,就像一幅画一样。”
两人在绣花楼里待了很久,苏晓还给林风讲了很多关于李家小姐的传说故事,听得林风津津有味。
离开绣花楼,他们又去了村里的一家手工作坊,这家手工作坊主要制作阳城特色的 “竹编” 工艺品。作坊里,几位老人正在熟练地编织着竹编,竹条在他们手中上下翻飞,不一会儿,一个精美的竹篮就编织好了。
苏晓告诉林风,竹编是阳城的传统手工艺之一,有着悠久的历史。这些竹编工艺品不仅美观实用,还蕴含着阳城人民的智慧和汗水。林风看着那些精美的竹编工艺品,不禁感叹道:“真是太厉害了,这些老人的手艺真好。”
作坊的老板看到他们,热情地邀请他们坐下,还给他们展示了一些制作竹编的工具和材料。苏晓对竹编很感兴趣,还向老人请教了一些编织的技巧,老人耐心地给她讲解,苏晓学得很认真。
林风在一旁看着,觉得苏晓认真学习的样子很可爱。他拿起一个小巧的竹编挂件,挂件是一个小兔子的形状,非常可爱。他问老板:“这个挂件多少钱?我想买一个。”
老板笑着说:“小伙子,喜欢就拿去吧,不要钱,就当是送给你的礼物。”
林风有些不好意思,“这怎么好意思呢,还是给您钱吧。”
“不用,我们这儿的人都很热情,你是晓丫头的朋友,就是我们的朋友,送你一个挂件算不了什么。” 老板说道。
林风只好收下了挂件,感激地说:“谢谢老板。”
离开手工作坊,已经到了中午。苏晓说:“我们去村里的一家餐馆吃午饭吧,他们家的‘农家菜’很有特色,都是用村里自己种的蔬菜和养的家禽做的,味道很鲜美。”
林风点了点头,跟着苏晓来到了那家餐馆。餐馆是一座古老的四合院,院子里种着一些蔬菜和花卉,环境很清幽。他们找了一个空位坐下,服务员递上菜单,苏晓点了一份 “炒青菜”、一份 “炖土鸡” 和一份 “农家豆腐”。
不一会儿,菜就端了上来。炒青菜翠绿欲滴,口感清爽;炖土鸡香气扑鼻,鸡肉鲜嫩多汁;农家豆腐口感细腻,味道鲜美。林风尝了一口,忍不住赞道:“太好吃了,这才是真正的农家味道。”
苏晓笑着说:“喜欢就多吃点,不够我们再点。”
两人一边吃着饭,一边聊着天。林风问苏晓:“你以后打算一直在阳城发展吗?”
苏晓愣了一下,随即说道:“我不知道,我现在还在上大学,毕业后可能会先去大城市闯一闯,看看外面的世界,但是我肯定会经常回阳城的,这里是我的家,我舍不得离开。”
“那你以后想成为一名画家,是想画阳城的风景,还是想画其他地方的风景呢?” 林风又问道。
“我想画很多地方的风景,” 苏晓说,“但是我最想画的还是阳城的风景,因为这里有我最美好的回忆,有我熟悉的人和事。等我以后画好了,我想在阳城开一个画展,让更多的人了解阳城,喜欢阳城。”
林风看着苏晓眼中坚定的光芒,心中不由得生出一股敬佩之情,“我相信你一定能做到的,到时候我肯定会去看你的画展。”
苏晓笑着说:“好啊,一言为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