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

第九十六章怒江佤族飘(一)

首页
关灯
护眼
字:
上一页 回目录 下一章 进书架
    第九十六章怒江佤族飘(一) (第3/3页)

乎停止跳动,那张脸,竟然和她母亲年轻时的照片一模一样。

    “你们是谁?” 祭师的声音带着一丝颤抖,她看到林砚手腕上的银镯子,眼睛突然睁大,“这个镯子…… 你是‘砚’的后人?” 林砚点点头,从背包里拿出母亲的照片。祭师接过照片,眼泪突然流了下来:“她是我的姐姐,1958 年跟着地质队来这里,为了保护神树,被当时的鬼师 —— 也就是岩龙的爷爷,变成了‘飘写’,永远困在了这片林子里。”

    岩龙听到这里,突然跪倒在地,对着祭师磕了三个头:“对不起,是我爷爷错了。” 祭师扶起岩龙,指着榕树的树洞说:“里面有个铁皮盒,是你姐姐留下的,她说要是有一天她的后人来寻,就把这个交给她。”

    林砚走进树洞,里面漆黑一片。她打开手电筒,看到一个生锈的铁皮盒放在树洞里,盒子上刻着一个 “砚” 字。她打开盒子,里面装着一本日记和一张完整的地图。日记的第一页写着:“1958 年 7 月 15 日,我终于找到了飘写林,这里的神树能治愈所有的疾病,我要把它的种子带出去,救治更多的人。”

    根据日记的记载,林砚和岩龙来到飘写林深处的魂归谷。这里是怒江支流的源头,谷底有一个巨大的溶洞,溶洞里布满了钟乳石,钟乳石的形状竟然和佤族图腾一模一样。

    “这就是佤族传说中的‘山神宫殿’,” 岩龙指着溶洞中央的石台,“石台上的陶罐里装着神树的种子,1958 年你母亲就是为了保护这些种子,才被我爷爷变成飘写的。” 林砚走到石台前,看到陶罐上刻着一行佤文,岩龙翻译道:“‘砚者归处,魂归自然’,这是你母亲刻的。”

    突然,溶洞里传来一阵巨大的轰鸣声。林砚抬头一看,只见溶洞顶部的岩石开始脱落,江水从裂缝中涌进来。“是山体滑坡!” 岩龙拉着林砚往洞口跑,“我们得赶紧离开这里,不然会被埋在里面的。”

    就在他们快要跑到洞口时,林砚突然看到石台上的陶罐在发光。她挣脱岩龙的手,跑回石台边,抱起陶罐。就在这时,她看到陶罐里的种子开始发芽,长出嫩绿的叶子。“这是神树的种子!” 林砚激动地说,“我母亲的愿望终于实现了。”

    他们抱着陶罐跑出溶洞,身后的溶洞瞬间被江水淹没。林砚回头望去,只见飘写林里的雾气开始消散,阳光透过枝叶洒在地上,形成一道道金色的光柱。岩龙指着远处的雪山说:“看,山神显灵了,它在祝福我们。”

    林砚举起相机,对准雪山按下快门。照片里,雪山的轮廓像一个巨大的佤族图腾,图腾的中央,隐约出现了母亲的笑容。她知道,母亲的灵魂终于回到了她热爱的这片土地,而她,也终于找到了自己的根。

    回到丙中洛后,林砚把神树的种子交给了陈教授。经过科学研究,神树的种子里含有一种能治疗癌症的成分,为医学研究做出了巨大贡献。而那张旧地图和日记,被收藏在云南省博物馆,成为研究佤族文化和怒江地质的重要资料。

    岩龙继承了爷爷的职位,成为飘写林的守护者。他在飘写林的边缘建立了一个生态保护站,向游客宣传佤族文化和环保知识。每年的佤族新米节,他都会带着村民去飘写林祭祀神树,祈求山神的祝福。

    林砚则成为了一名佤族文化的传播者。她出版了一本名为《怒江佤族飘写林探秘》的摄影集,里面记录了她在怒江的探险经历和佤族的风土人情。摄影集的扉页上,印着母亲的照片和那句佤族谚语:“山是佤族的根,水是佤族的魂,树是佤族的神。”

    一年后,林砚再次回到怒江。她站在飘写林的边缘,看着岩龙带着孩子们在神树下种树。阳光洒在孩子们的脸上,他们的笑容像神树的叶子一样灿烂。林砚知道,母亲的愿望不仅实现了,而且会永远传承下去,守护着这片美丽而神秘的土地。
上一页 回目录 下一章 存书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