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

第七十八章茶马古道紫衣女飘(二)

首页
关灯
护眼
字:
上一章 回目录 下一页 进书架
最新网址:m.rulianshi.net
    第七十八章茶马古道紫衣女飘(二) (第1/3页)

    从剑川到丽江,车子沿着金沙江走。江水碧绿,两岸的山陡峭,偶尔能看到挂在山腰上的玉米地。林砚望着窗外,手里攥着那盏铜灯 —— 段老太太说,这盏灯是 “紫衣帮” 的信物,带着它,能在古道上找到 “自己人”。

    丽江古城比林砚想象的热闹。四方街上挤满了游客,酒吧街的音乐此起彼伏,空气中弥漫着鲜花饼和酥油茶的香味。她按照地图上的标记,往狮子山走。狮子山在古城的北边,山上种满了茶树,山顶有一座万古楼,站在楼上能看到整个丽江古城的全景。

    地图上画着紫菀花的驿站,是一家叫 “古茶坊” 的小店。小店藏在狮子山的半山腰,门口挂着一块木牌,上面写着 “只卖老茶”。林砚推开门,店里弥漫着浓郁的茶香,一个穿着纳西族服饰的老太太,正坐在火塘边烤茶。

    “姑娘,要点什么茶?” 老太太抬起头,眼睛里带着笑意。

    林砚掏出铜灯,放在桌子上:“我找‘紫衣帮’的线索,段老太太让我来的。”

    老太太看到铜灯,脸色变了变,然后赶紧把店门关上,拉着林砚坐在火塘边:“我是和秀,我母亲当年是‘紫衣帮’的伙夫,负责给马队煮茶。”

    “和秀奶奶!” 林砚激动地握住她的手,“您知道‘紫衣帮’去梅里雪山的事吗?她们是去运药品,对吗?”

    和秀点点头,眼圈红了:“我母亲说,林月是个硬气的女人。那年冬天,她们从印度驮着药品回来,走到丽江的时候,马队里有三个姐妹得了风寒,走不动路。林月就把她们留在我家,说‘等我们把药品送到昆明,就回来接你们’。可谁知道,这一去,就再也没回来。”

    她起身从里屋拿出一个陶罐,打开盖子,里面装着一些黑色的茶饼。“这是‘紫衣帮’留下的普洱茶,已经有八十多年了。我母亲说,这种茶是林月亲手压制的,每一块茶饼上,都印着紫菀花的纹样。”

    林砚拿起一块茶饼,果然在饼面上看到了模糊的紫菀花印记。茶饼坚硬,带着陈香,像是在诉说着当年的故事。

    “您知道她们为什么一定要走梅里雪山吗?” 林砚问,“从丽江到中甸,走虎跳峡不是更安全吗?”

    和秀叹了口气,从火塘边的柜子里,翻出一本线装的《茶马古道路志》:“你看这一页,梅里雪山的垭口,有一条‘秘道’,是当年马帮为了躲避土匪修的,只有‘紫衣帮’的人知道。我母亲说,林月的马队里,有个藏族向导,叫达瓦,是梅里雪山脚下的牧民,他熟悉那条秘道。”

    “达瓦?” 林砚在地图上找到了中甸的位置,旁边写着 “达瓦家” 三个字,“那我们去中甸,能找到达瓦的后人吗?”

    和秀摇摇头:“达瓦跟着‘紫衣帮’一起走的,也没回来。他的妻子在中甸的独克宗古城开了一家藏饰店,叫‘雪域秘藏’,或许她知道些什么。”

    当天晚上,林砚住在和秀的店里。夜里,她又看到了那道紫色的影子。影子站在火塘边,手里拿着一块普洱茶饼,像是在烤茶。林砚走过去,想跟影子说话,影子却指了指茶饼,又指了指窗外的狮子山。

    林砚顺着影子指的方向看去,狮子山的山顶,万古楼的轮廓在月光下清晰可见,楼顶上似乎有一道光,像是一盏马灯。她忽然明白,影子是在告诉她,茶饼里藏着秘密,或许和万古楼有关。

    第二天一早,林砚把茶饼带到丽江博物馆。文物修复师用 X 光照射茶饼,发现饼心里藏着一张小小的羊皮纸,上面画着梅里雪山秘道的路线,还有一个标记 ——“雪莲花谷”。

    “雪莲花谷在梅里雪山的西侧,海拔五千多米,常年积雪,很少有人去过。” 修复师说,“传说那里是茶马古道的‘终点’,藏着马帮的宝藏。”

    林砚拿着羊皮纸,心里激动不已。她知道,接下来的路,要去中甸,找到达瓦的妻子,然后去雪莲花谷,揭开曾祖母和 “紫衣帮” 的最终秘密。和秀把那盏铜灯送给了她:“带着它,林月会保佑你的。”

    林砚告别和秀,背着茶箱,往中甸的方向走。车子驶出丽江古城,路边的植被变成了高山草甸,远处的玉龙雪山在阳光下闪闪发光。她望着窗外,仿佛看到曾祖母的马队,正从古道上走来,紫色的影子在马队的前面,指引着方向。

    第五章 中甸独克宗,雪域秘语

    从丽江到中甸,公路沿着拉市海延伸,然后钻进哈巴雪山的隧道。出了隧道,天空忽然变得开阔,远处的石卡雪山像一顶白色的帽子,戴在蓝天的头上。林砚看着窗外,心里有些紧张 —— 地图上第三个画着紫菀花的驿站,就在中甸的独克宗古城,达瓦的妻子开的 “雪域秘藏” 藏饰店,应该就在那里。

    独克宗古城比丽江安静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最新网址:m.rulianshi.net
上一章 回目录 下一页 存书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