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十四章城市学院夺命飘(二) (第3/3页)
可以给你钱,给你很多钱,你把那些证据还给我,就当这件事从来没有发生过。”
“钱?您觉得钱能解决一切吗?” 林砚冷笑一声,“沈清的命,不是用钱能买回来的。您犯下的罪,也不是用钱能抵消的。您必须去自首,这是您唯一的选择。”
***沉默了,他看着林砚坚定的眼神,知道自己没有退路了。他叹了口气:“好吧,我跟你去警察局。”
林砚没想到***会这么快答应,心里松了一口气。她拿出手机,准备拨打 110,可就在这时,咖啡馆的门突然被推开,一个男人冲了进来,一把夺过林砚手里的证据,然后拉着***就往外跑。
林砚愣了一下,才反应过来那个男人就是之前给她打电话、警告她的人!她急忙追了出去,可两人已经坐上一辆黑色的轿车,飞快地开走了。
林砚记下了轿车的车牌号,然后拨打了 110,向警察说明了情况,并提供了车牌号和***的信息。
警察很快就赶到了,他们调取了咖啡馆附近的监控录像,确认了轿车的行踪,然后开始追捕。林砚也跟着警察去了警察局,做了详细的笔录。
在警察局里,林砚把沈清的日记和复印件(她之前担心证据丢失,复印了一份)交给了警察。警察告诉她,他们会尽快找到***和那个男人,一定会查明真相,让罪犯受到应有的惩罚。
从警察局出来,林砚的心里虽然有些担心证据被抢走,但更多的是希望。她相信警察一定能抓到***,帮沈清讨回公道。
回到学校后,林砚把事情的经过告诉了苏晓。苏晓听后,又害怕又气愤:“那个***太可恶了,都这么大年纪了还想逃跑!还有那个男人,肯定是他的同伙,一定要让他们都受到惩罚!”
“放心吧,警察已经在追捕他们了,很快就会有结果的。” 林砚安慰道。
接下来的几天,林砚一直关注着案件的进展。警察每天都会给她打电话,告诉她案件的最新情况 —— 他们根据车牌号,找到了轿车的车主,是那个男人的名字,叫张强,是***的远房侄子,一直跟着***做事。他们还查到,***和张强已经离开了本市,去了邻市的一个亲戚家。
第四天的时候,警察给林砚打电话,告诉她***和张强已经被抓获了,现在正在押回本市的路上。
林砚听到这个消息,激动得哭了出来。她终于帮沈清找到了真凶,沈清的冤屈,很快就能洗清了。
当天下午,林砚去了警察局。警察告诉她,***和张强对当年的罪行供认不讳。***承认了自己侵犯沈清、逼迫她流产、导致她自杀的事实,张强也承认了自己受***指使,威胁林砚、抢夺证据的行为。
因为案件发生在 1986 年,距今已经快四十年,超过了刑法规定的追诉时效。但根据我国刑法规定,法定最高刑为无期徒刑、死刑的,经过二十年不再追诉。如果二十年以后认为必须追诉的,须报请最高人民检察院核准。***的行为涉嫌强奸罪、故意伤害罪,法定最高刑为死刑,因此,最高人民检察院核准后,仍然可以对他进行追诉。
警察还告诉林砚,他们会尽快整理好案件材料,报请最高人民检察院核准,然后对***和张强提起公诉。
林砚心里的一块石头终于落了地。她知道,虽然过程很曲折,但正义最终还是会到来。
当天晚上,林砚再次来到了旧教 307 教室。她站在教室里,对着空气说道:“沈清,***和张强已经被抓住了,很快他们就会受到法律的制裁,你的冤屈终于可以洗清了。”
教室里没有任何动静,也没有红色的飘写出现。林砚知道,沈清的怨念已经消散了,她终于可以安息了。
她走出旧教,抬头望了望夜空,月亮很圆,星星很亮。她深吸一口气,感觉心里无比轻松。这场围绕 “夺命飘写” 的探险,终于画上了一个圆满的**。而她,也在这个过程中,成长了很多,明白了作为新闻系学生的责任和使命 —— 追求真相,维护正义。
***和张强被抓获后,案件很快就进入了司法程序。警察整理好案件材料,报请最高人民检察院核准追诉。最高人民检察院经过审查,认为***的罪行极其严重,社会危害性极大,决定核准追诉。
接下来,检察院对***和张强提起了公诉。法院公开审理了此案,林砚作为关键证人,出庭作证。在法庭上,林砚出示了沈清的日记、照片和诊断证明等证据,详细陈述了自己发现证据、追查***的过程。
***在法庭上表现出了深深的悔意,他承认了自己的全部罪行,并向沈清的家人和林砚道歉。张强也认罪认罚,希望能得到从轻处罚。
法院经过审理,认为***的行为构成强奸罪、故意伤害罪,且犯罪情节恶劣,后果严重,依法判处***无期徒刑,剥夺政治权利终身。张强的行为构成帮助毁灭、伪造证据罪,依法判处张强有期徒刑三年。
判决下来的那天,林砚特意去了沈清的墓前。沈清的墓在城市郊外的一座公墓里,墓碑上没有照片,只有 “沈清之墓” 四个字。林砚把判决书的复印件烧给了沈清,然后对着墓碑说道:“沈清,判决下来了,***被判了无期徒刑,张强也受到了惩罚。你可以安息了。”
风轻轻吹过,树叶沙沙作响,像是沈清在回应她。林砚站在墓前,心里很平静。她知道,这不仅仅是为沈清讨回了公道,也是对所有受害者的告慰 —— 无论时间过去多久,正义都不会缺席。
回到学校后,林砚把这件事写成了一篇报道,发表在了学校的校报上。报道引起了很大的反响,很多学生都对沈清的遭遇感到同情,对***的罪行感到愤怒,同时也对林砚的勇敢和坚持表示敬佩。
学校也对这件事高度重视,成立了专门的调查组,重新审查了当年的事件,并对学校的师德师风建设进行了全面整改,加强了对学生的保护措施,防止类似的事件再次发生。
旧教也被学校重新修缮,改造成了校史展览馆。307 教室被保留了下来,里面陈列着沈清的日记复印件、照片复印件和当年的一些资料,成为了学校的 “师德教育基地”,提醒着每一位老师和学生,要坚守道德底线,维护公平正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