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

卷三 龙衔烛篇 第四章 茶馆

首页
关灯
护眼
字:
上一页 回目录 下一页 进书架
    卷三 龙衔烛篇 第四章 茶馆 (第2/3页)

时一般的奇逢,赵无安卡在如今的位置十年也不足为怪。

    所幸这午后的推演还算顺利,洛神六剑出匣的瞬间又在他身侧七尺形成了一道圆润的护体气机。相对于一般的三尺真气,赵无安身上环绕的范围明显太大了些,因而气机也显得松松散散。不过要将这些松散的气机整合收缩至身侧三尺,可就不是一日之功了。

    赵无安睁开眼睛,驭剑近身,而后伸出右手食指和中指,轻轻夹住虞美人,拖动整柄剑,放到了自己的左臂之上。锋利剑刃紧贴皮肉,却因一层淡淡的气机笼罩,而未曾伤及分毫。

    毕竟是在汴梁,上午在大相国寺的遭遇已然敲响了警钟,纵然洛剑七已经被整座江湖遗忘,但在这汴梁城里,认得洛神剑匣的人仍有不少。携带洛神剑匣出门,对现在的赵无安而言还是太冒险了些。

    虞美人置于小臂之后便不再动弹,赵无安复又探手出去,夹回一柄鹊踏枝,这一次按在了右臂上。

    既然聂君怀能藏望岳于袖,那他亦能如法炮制,将这六柄飞剑,藏于自己身上。只要自身气机不散,就能维持住六剑贴身,暂时舍弃洛神剑匣。

    菩萨蛮贴于心口,修长的苏幕遮则安在了左腿之上,再将白头翁一并放在左臂,颈后藏住剑意最盛的采桑子。

    做好这一切之后,赵无安仔细打理了一遍胡不喜自集市上新买来的白袍,将洛神剑匣安置于小屋的最里头,而后走出了院门。

    在院中打着瞌睡的胡不喜霎时惊醒:“老大,你要走了?”

    “嗯,看好我的剑匣。”赵无安的回应淡漠如水。

    出院门是小巷,再出巷口,面前的则是汴梁十六横街的第十四条,算是相当偏僻的地带,与他此行的目的地截然相反。

    汴梁共有十六条横路与十八条纵路,横者称街纵者称道,上午去的大相国寺与这小院同在城东,占了约莫三四条街的宽度,也是城中较高的一景。而赵无安接下来要去的,则是相较城东要繁华得多的西城。

    汴梁著名的两处烟花之地,醉月阁与引香坊尽皆分布在城西,相互仅有一街之隔。

    城内不便运出轻功,赵无安缠浅淡气机于足底,顺着十四街快步向前。

    因为韩家大张旗鼓要重开雄刀百会,如今的汴梁城显然比寻常要多出不少江湖人士,因而街上巡视的金吾卫人数也增多了起来。赵无安谨慎地与这些人保持距离,不时望一眼街边的路牌,确定自己没走错。

    对于那家茶馆,毕竟没有亲临过,他其实也只有寡淡的印象。行走在繁华的汴梁城,还真担心自己一不小心便迷失其间,不知所向。

    一座城,无论大小,总归是由人聚居而成的。其内必是浮生百态,不一而足。汴梁这地方尤其如此。

    烟花巷陌,鸡犬交闻,大宋朝的纸醉金迷与繁税重赋,前所未有地重合在这片河内之地。将军府前禁军林立,天机台顶士子斗墨,引香坊中舞女振袖,十六街头乞者如堵,无不在诉说着这座繁华天都的雄伟与落寞。

    歌舞不休,小儿啼哭不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上一页 回目录 下一页 存书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