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

卷二 兰舟篇 第十八章 骨剑身玉头白日

首页
关灯
护眼
字:
上一页 回目录 下一章 进书架
    卷二 兰舟篇 第十八章 骨剑身玉头白日 (第3/3页)

,但吴九灏浑然不知,一日饮酒闲暇,品读起李玉儿留下的一首唐诗《观荆玉篇》,才如梦初醒。”

    “那首诗……”李凰来也忽然意识到了什么,喃喃自语道,“我会背。”

    在那遥远的岁月里,记忆已经模糊了的童年之中,母亲常常搂着他的背,在他耳畔有如童谣一般诵起这首诗。她说那是她们兄妹名字的来源,她说那是一个人千里赴北的决意。

    鸱夷双白玉,此玉有缁磷。悬之千金价,举世莫知真。丹青非异色,轻重有殊伦。勿信玉工言,徒悲荆国人。

    “吴九灏便是那块荆国宝玉,因落魄受辱而失却斗志,即便是李氏兄妹真诚相劝,也难以令他动容,故而沉醉于花丛间,自甘沉沦。他从不知道为何他们会陪在他的身边,亦不知道他们在离去时,为什么会不辞而别。”

    “有个叫解晖的人,写信给吴九灏,告诉了他李玉儿胎怀六甲之事。吴九灏收到信的当天,变卖家中所有资产,在镇上铁匠那里买了一把再普通不过的剑,连夜策马背上,昼夜不息。七天七夜狂奔三千四百余里,追到飞狐城下时,刚好撞见了解晖那一支战退败北的江湖军队。敌人望见空旷荒野中有一骑掀起满天尘土疾驰而来,又望见马上剑客决然的眼神,以为是大宋主力的军前斥候,不敢追袭,便收兵而回。可以说,是吴九灏拯救了解晖。”

    “但那时战局已然扑朔迷离,大宋各部兵马被分散割裂,虽然主力犹存,但帐中军师苏长堤重病无法指挥,皇帝又不知去向何处,只能且战且退。而被吴九灏视作再生恩人的李荆所属部队,则被抛弃在了关外,生死不知。吴九灏听说了这个消息之后,没有任何犹豫,向解晖借了一匹好马,孤身北上,欲以从未习武的一人之躯,对抗十万契丹蛮子。”

    李凰来听得怔愣不已,甚至都忘了起身。

    任他怎么想也不明白,生下来就没摸过几次刀兵的吴九灏,沉醉于烟花巷陌数十年的吴九灏,怎么就忽然之间豪气干云,忽然之间,敢于一人一骑冲向那史载以来最凶狠的骑兵军队,未有丝毫犹疑。

    “为救李荆,吴九灏毅然单骑入燕云。莫州城外,一人一马对上十五万来势汹汹的契丹铁骑,吴九灏立地破境,由九品不入流顿入一品天命境界,一剑‘仙人杖’,召天门大开,仙人下凡,万军之中,一剑割去辽军主帅耶律丹峰项上人头。此后数年,自莫州至王庭四百里中,凡辽人见中州之剑,无有闻风不丧胆者。”

    李凰来目瞪口呆,难以置信道:“这,这怎么可能……”

    “我之所以会救你,是因为欠了你父亲一个人情。再算上你叔父,则是两个人情。因此就算你刚才想要杀我,我还是会救你。”赵无安一字一句道,“我只希望,你骨子里,和你父亲是一样的人。”

    李凰来瞪大了双眼,一言不发,瞳中有清泪坠下。

    坎坷流离中,母亲一直不愿提起父亲的名字,只是告诉他,那是位大侠。护佑苍生,甚至不惜自己身死。

    但她却从未讲述过父亲的生平事迹,也没有告诉李凰来,那个剑客是如何从弥漫一生的阴影中走出来,又是如何立地破境入天命,达成了连洛剑七也叹为观止的成就,令整个辽国为之胆寒。

    李凰来自幼便有复国之大抱负,立志为仁为义,张天下黎民之愿,伸独坐庙堂之志,却险些亲手杀害了自己的救命恩人。

    若是真让赵无安死在此地,李凰来纵然能光复李唐,只怕也堕入万劫不复之渊,此生再难有悔悟之刻。

    待他骨成剑,身炼玉,头尽霜雪之时,再向旧都祈一场凤凰来。

    李凰来深深扣下头去,沉默了半晌,毅然抬起眼睛,抓住了赵无安的手。
上一页 回目录 下一章 存书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