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四篇 伽蓝 第五章 嫁祸和憋气 (第2/3页)
内万籁俱寂,佛刹也溶解在深沉的夜色里。
赵无安缓步走过半焦的老榕树。
回想起那天初遇安晴,便是在这棵树下。
当时安家父女正在求方丈派人下山超度,说起来也是砸了大价钱,可惜当时六位住持正好才下山不久,寺中缺少阅历丰厚的僧人,济玄方丈本来是想拒绝的。
就在这个关口,被赵无安“教唆”着烤灰雀的德炳不小心烧了老榕树,倒是让赵无安被方丈好一顿骂。由安晴陪着把榕树旁的灰烬堆给清理完,方丈仍是怒意未消,但看着眼前的少男少女,却是忽然间灵光一动。
如此一来,也不论赵无安愿不愿意,他都得下山了。
由淮西到两浙,再由两浙去到淮南,一路上,赵无安也是十分感激安晴的陪伴。若没有她,指不定自己现在已经倒在柳叶山庄外头,被激愤的正道人士给乱刀砍成了肉泥。
但安晴此时已然触摸到了一处禁忌。洛神的故事可以讲给她听,只要她听话,便不会惹祸上身。但是涉及到造叶与大宋两朝的数年争斗算计,无论安晴有多聪明,都面临着杀身之祸。
唯有这一点,赵无安绝不会退让。即使安晴在久达寺一住不走,他也不会松口半分。
残月低悬。不知不觉中,赵无安已然绕过水房,前头便是药师殿了。殿中有几点烛光微明,在黑暗中分外显眼。
出家人作息规律,到了该灭烛的时候,一定不会拖沓,但佛前必有灯烛长明,日夜不息。因而每晚每殿中,至少都有一名僧人守着香烛,而久达寺的几处大殿,一直由住持们轮流看守。
赵无安本来就没什么睡意,此刻觉得去殿中打坐一会,与长途跋涉归来的住持们聊聊旅途见闻,倒也是个好选择。
赵无安双掌合十,低眉走入药师殿。这个偏殿并不大,正前方佛龛上头,东方净琉璃世界药师佛正手作施无畏手印,微微前倾,宝相庄严。大殿两侧有青铜烛台一字排开,左右分别供奉着日光、月光菩萨,成掎角之势,拱卫着正中大药师佛。
佛龛前摆着一个不大不小的功德箱,箱前蒲团,有僧人静坐于蒲团之上,闭目打坐。即使赵无安走进殿内,他也没有丝毫动静。
赵无安在他旁边的蒲团上坐下,也闭目打坐了一会,待心境澄定了下来,才扭头去看那身着破落缁衣的僧人。
佛家认为尘世无净土,因而尘世也无干净之衣,所以往往要在缁衣上留一处污痕,称之为“点净”。僧衣越是破落,就越彰显此僧在佛法上的全神贯注。
赵无安身上虽是缁衣,但并无点净。而眼前这个僧人的衣裳破败至此,足见其一心向佛的虔诚庄严。
此人正是远赴蜀地,并一人闯过七座愿坛的慈玄住持。一向为人谦和淡泊,不喜争斗。千里跋涉,方一回寺,便又恪尽职守地守在药师殿中,确保火烛长明。
虽然不信佛法,但赵无安十分钦佩这位师叔。
赵无安没有打扰慈玄的打坐,但他知道慈玄定然会起身更换灯烛,所以一直耐心等待着。
然而,直到佛前的火烛熄灭了两三根时,慈玄依然没有睁眼。
大概是因为太久没有在殿中守夜,已然不记得一盏灯烛能燃烧多久了吧。赵无安扭头看了看慈玄,忽然觉得有些奇怪。
从他进来到现在,慈玄根本连眉毛都没动一下。即使是在打坐参禅,慈玄也显得太过安静了些。
赵无安心中一紧。
他深深吸了口气,四顾了下药师殿中的一座佛像和两座观音像,心中忐忑。门外有阴风忽来,吹起他的长发,殿中残烛接二连三地熄灭。
赵无安伸出微微发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