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

第六百四十八章 三牲五牲

首页
关灯
护眼
字:
上一页 回目录 下一章 进书架
    第六百四十八章 三牲五牲 (第3/3页)

代因为社会变迁  人民生活水平ri益提高  用旧五牲來拜祭虽然不算奢侈  但普通百姓更愿意用取得容易的鸡、鸭、鱼、蛋、豆干、鱿鱼(海鲜)甚至饮料、速食面等合成五样  称作“小五牲”來代替旧社会的大五牲  并在祭祀之前都稍加烹煮  但并不真正煮熟  用來供奉神位较高的神明

    而五牲的摆法不同  猪居中  称为“中牲”;鸡、鸭、鹅等置於两旁  称为“边牲”;鱼与内脏置於边牲之後  称为“下牲”或“後牲”

    通常是用祭拜神位较高的神明  例如:玉皇大帝、关圣帝君、天上圣母、中坛元帅、三官大帝、王爷、城隍爷、祖师爷等尊神的祭典中  此外也可以用于孩子成年、婚嫁喜宴、丧葬祭仪等等的场合里

    至于三牲祭礼  旧社会指的是猪、牛、羊  这三种牲畜  之所以比五牲还要耗费更多的金钱  就是怕神仙怪罪下來  好心办坏事儿

    但一次祭祀办下來  消耗太大  尤其像我这种开坛请神求符的符咒师  要是每次开坛都用大三牲的话  估计求出來的符箓  普通的百姓是用不起的

    于是  我们聪明的祖先就想到了用小三牲來代替  所谓小三牲就是指鸡、鸭、鱼  这三种生物  但饶是如此  成本还是非常高  等到了明朝末年  道家的前辈再次简化了小三牲  用鸡腿、鸭腿、一条小~~鱼儿來代替  这样就省钱多了  也避免了铺张浪费  貌似我一直用小三牲祭祀开坛求符的  说实话  用大三牲或者大五牲  我也用不起

    反正这样说  依神灵与人类的关系之不同  祭拜所供奉的牲体也不同  祭品整只则代表献祭人们的最高敬意  若是切块或切片  则代表敬意稍减  这样解释大家应该好理解了  (我还是建议用小三牲  响应**号召  杜绝浪费嘛)

    牲肉的“生”、“半熟”以及“全熟”  则表示人们与神明神民关系的生疏与亲熟  所以一般神明诞辰祭神或祭拜祖先时  比较少供奉大五牲  但鸡、鸭、鱼仍须整只  至于祭拜玉皇大帝的牲体  则必须供奉全猪  且猪嘴必须含着橘子  以表示吉祥  也用以表示人们对玉皇大帝的尊崇与敬意

    待续

    
上一页 回目录 下一章 存书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