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四十四章 李商隐:把爱与遗憾藏进诗里 (第2/3页)
是求官的书生,一个是修行的道姑,见面在没人的树林里,或者借着学道的名义说几句话。每次见面,都像偷来的时光,既怕被人发现,又怕时间太快。所以他说“相见时难别亦难”——见面难,是因为“不能见”;离别难,是因为“怕再见不到”。
开头的“东风无力百花残”,也不是随便写的春天景色。东风是春风,本来该吹得花开,“无力”的东风,吹不动花,反而让花一朵朵凋谢。这像啥?像他的爱情——本来该好好开花结果,偏偏被现实的“冷风”吹得凋零,连一点力气都没有。
最戳人的是“春蚕到死丝方尽,蜡炬成灰泪始干”。你肯定知道“丝”和“思”是谐音,你知道这背后的“狠”吗?春蚕吐丝,要吐到死才算完;蜡烛烧泪,要烧到成灰才会停。他把思念,比成春蚕的丝、蜡烛的泪——不是“想你”,是“想你想到我耗干才算完”。
这不是夸张,是他真的这么想。比如他被贬到外地,好几年见不到妻子王氏,只能写信。信里不敢说太多想念,怕妻子担心,就写“春蚕到死丝方尽”,王氏一看就懂:他在想我,想我想得快熬不住了。后来王氏早死,他再写这首诗,就成了“想你想到我死了才算完”,连个能懂的人都没了。
再看“晓镜但愁云鬓改,夜吟应觉月光寒”——早上起来照镜子,怕头发变白,怕你下次见我,认不出我;晚上我在月下写诗,觉得月亮都透着寒气,因为你不在我身边。
这细节多真实啊!现在的人异地恋,不也会对着镜子担心“我老了他还喜欢我吗”,晚上视频的时候说“你那边冷不冷,多穿点”吗?
最后一句“蓬山此去无多路,青鸟殷勤为探看”,是他的一点奢望。蓬山是传说中神仙住的地方,他说“你住的地方离我不算远,能不能请青鸟(传说中送信的鸟)帮我去看看你,告诉我你好不好”。这是多无奈啊——连见一面都做不到,求一只鸟帮自己看看心上人。
这首诗,表面是写爱情,其实藏着他的人生:相见难,是爱情难,也是仕途难;离别难,是和爱人离别,也是和自己的理想离别;春蚕和蜡烛,是他的思念,也是他对人生的执着——不管多苦,我都不放弃。
《锦瑟》:不是写爱情,是写了一辈子的“迷茫与遗憾”
如果说《相见时难别亦难》是“藏着爱”,那《锦瑟》就是“藏着人生”。这首诗更难懂,连宋朝的苏东坡都说“锦瑟诗,吾平生不解”,可偏偏,每个人读了都能想起自己的故事。
先看开头:“锦瑟无端五十弦,一弦一柱思华年。”锦瑟是一种琴,一般是二十五弦,可他说“五十弦”。为啥是五十?有人说他写这首诗的时候大概五十岁,五十弦对应五十年的人生;也有人说“五十”是虚数,指“一辈子”。不管是啥,他想说的是:这把琴,每一根弦、每一个柱子,都让我想起我这辈子的时光。
接下来四句,是整首诗的核心,也是他一辈子的缩影:
“庄生晓梦迷蝴蝶”——庄子做梦,梦见变成了蝴蝶,醒了之后不知道是梦到蝴蝶,还是蝴蝶梦到自己。李商隐说自己也像庄子一样“迷”——我这一辈子,到底是在追求什么?是当大官,还是和心爱的人在一起?我现在过的日子,是我想要的,还是我被迫接受的?我到底是谁?
这不是他瞎想,是他真的“迷”。比如他卷进党争,不知道该站哪边;他爱柳枝,却没能娶她;他爱宋华阳,却不能和她在一起;他爱王氏,却没能好好陪她。他这辈子,就像在梦里,不知道自己是醒着还是睡着。
“望帝春心托杜鹃”——望帝是古代的一个国王,死后变成了杜鹃鸟,每天叫着“不如归去”,叫到嘴里流血。李商隐说自己的“春心”(爱情和理想),都寄托在杜鹃鸟的叫声里了。这是啥意思?他的理想破灭了,爱情也有遗憾,把心里的话,都写进诗里,像杜鹃鸟一样,叫出来,哪怕没人懂。
比如他想帮令狐楚,却被李党骂;他想和王氏好好过日子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