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

第二十章 孟浩然:为阿襄姑娘敢跟爹娘翻脸

首页
关灯
护眼
字:
上一页 回目录 下一页 进书架
    第二十章 孟浩然:为阿襄姑娘敢跟爹娘翻脸 (第2/3页)

你以后还想不想考功名?”

    孟老娘也在旁边哭:“儿啊,听娘的话,咱找个知书达理的大家闺秀,别跟那姑娘来往了,啊?”

    孟浩然梗着脖子:“我不!襄客是好姑娘,我非她不娶!”

    那天闹得不欢而散。孟浩然被关在房里,心里记挂着韩襄客,趁爹娘不注意,翻后墙跑了。他跑到韩家——一间小小的院子,院里种着棵丁香树,韩襄客正坐在树下缝衣服,看见他跑进来,手里的针线都掉了:“公子,你怎么了?”

    孟浩然把爹娘反对的事说了,末了攥着她的手:“襄客,我不跟你分开。我爹娘不同意,我就搬出来跟你过!”

    韩襄客眼圈红了,却摇了摇头:“公子,你别跟爹娘闹僵,他们也是为你好……”

    “我不管!”孟浩然打断她,“我这辈子就认定你了。”

    没过多久,孟浩然偷偷托了个相熟的老秀才,去韩家提亲。韩家就襄客一个女儿,她娘见孟浩然实诚,又听说他有才情,就答应了。

    成亲那天没大办,就请了几个韩家的亲戚,在院里的丁香树下摆了两桌酒。韩襄客穿着红棉袄,头上盖着红盖头,孟浩然掀开盖头时,看见她眼里含着泪,却笑得特别甜。

    “以后我就叫你阿襄吧。”孟浩然帮她把头发捋到耳后。

    “嗯。”韩襄客点头,把一碗酒递给他,“咱们以后好好过日子。”

    婚后的日子过得紧巴,孟浩然没敢跟家里要一分钱,靠给人写碑文、抄书挣钱。韩襄客也不去酒肆弹琵琶了,在家缝缝补补,还学着种菜、做饭。

    每天早上,孟浩然醒来,都能看见阿襄在灶台边忙活,锅里熬着小米粥,飘着淡淡的枣香;晚上他抄书到半夜,阿襄就坐在旁边做针线,时不时给她添杯热茶。

    有回孟浩然得了笔稿费,买了块花布,想给阿襄做件新襦裙。阿襄却把布收起来了:“留着给你做件新长衫吧,你去见先生总得穿体面点。我这衣服还能穿。”

    孟浩然心里发酸,把布抢过来:“我不穿新的,你必须穿。”

    阿襄拗不过他,最后还是做了件襦裙,浅粉色的,穿在身上,像春天的桃花。孟浩然看着她,忍不住写了首诗:“荆钗作艳妆,莲裳称腰身。何以悦君子?幽谷吐清芬。”

    没过多久,阿襄怀孕了。那天她摸着肚子,跟孟浩然说“有胎动了”,孟浩然赶紧把耳朵贴上去,听见轻轻的“咕咚”一声,眼泪一下子就下来了——他要当爹了,他们有家了。

    “要不,咱们再回趟家?”孟浩然犹豫了半天,还是说了,“爹娘要是知道有孙子了,说不定就接纳你了。”

    阿襄点点头:“听你的。”

    第二天,孟浩然带着阿襄,买了些点心和酒,回了孟家。孟老娘看见阿襄的肚子,眼圈红了,拉着她的手问长问短,孟老爹还是没好脸色,坐在椅子上不说话,直到吃饭时,才冷冷地说:“你要是还认我这个爹,就跟这个女人离了,我再给你找个正经媳妇。”

    “爹!”孟浩然把筷子往桌上一放,“阿襄怀了我的孩子,是你的孙子!我不可能跟她离!”

    “你……你这个逆子!”孟老爹气得发抖,拿起拐杖就往孟浩然身上打。

    阿襄赶紧护在孟浩然前面,拐杖打在她背上,她也没躲。孟浩然把阿襄拉到身后,对着孟老爹鞠了个躬:“爹,是儿子不孝,我不能负阿襄。以后我们不回来惹您生气了。”

    说完,他拉着阿襄就走。走出孟家大门,阿襄才敢哭,靠在孟浩然怀里:“都怪我,让你跟爹娘闹僵了……”

    “不怪你。”孟浩然摸着她的背,声音也发颤,“是我没本事,让你受委屈了。咱们去鹿门山住,那里安静,没人说闲话。”

    鹿门山离襄阳城不远,山上有间旧茅屋,是以前孟浩然读书的地方。他把茅屋修了修,糊了新窗户纸,又在院里种了些蔬菜和玉米。

    阿襄怀孕后期行动不便,孟浩然就每天上山砍柴、采药,回来给她炖鸡汤;晚上坐在床边,给她读自己写的诗,或者跟她聊孩子出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上一页 回目录 下一页 存书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