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十八章 王维与孟浩然盛唐最懂山水的知音 (第2/3页)
有句“不才明主弃,多病故人疏”——这话一出口,唐玄宗的脸瞬间沉了:“朕什么时候弃你了?是你没来求官,怎么倒怪起朕来了?”
说完,唐玄宗甩甩袖子就走了。孟浩然站在那儿,脸煞白,知道这仕途,算是彻底没戏了。王维赶紧扶着他:“孟兄,对不住,都怪我……”
“不怪你,”孟浩然苦笑了一下,反而松了口气,“这样也好,我本就不是当官的料,回襄阳种地写诗,倒自在。”
就这么一躲,孟浩然没了官运,却跟王维成了真正的知音。王维佩服他的耿直——哪怕在皇帝面前,也不装模作样;孟浩然欣赏王维的通透——懂诗,更懂他这个人。分别时,王维送了孟浩然一把琴:“孟兄,回去好好写诗,以后我去襄阳找你,我们再一起喝酒弹琴。”
孟浩然接过琴,笑着说:“好!我在襄阳等你,给你煮最好的茶,带你看最好的山。”
从那以后,俩人就靠书信往来。王维在长安当官,忙的时候处理公务,闲的时候就给孟浩然写诗,寄去长安的牡丹,说“长安白日照春空,绿杨结烟垂袅风”;孟浩然在襄阳种地,早上扛着锄头下地,晚上就给王维回信,寄去襄阳的稻穗,说“故人具鸡黍,邀我至田家”。
王维还特意给孟浩然画了幅《马上吟诗图》——画里的孟浩然骑着头老黄牛,手里拿着卷诗稿,旁边是青山绿水,跟他诗里的描写没二样。画好后,王维在旁边题了行字:“浩然兄诗在山水间,画亦在山水间。” 寄到襄阳时,孟浩然高兴得睡不着觉,把画挂在堂屋里,每天都要瞅几眼,跟邻居说:“这是王维给我画的,他懂我!”
开元二十八年的夏天,天气热得反常。王维在长安处理公务,收到襄阳来的信,信上说孟浩然病了,很严重。王维心里一紧,赶紧告了假,收拾东西就往襄阳赶——他还记得俩人的约定,要一起看襄阳的山,一起喝襄阳的茶。
他还是来晚了。刚到襄阳城外,就看见孟浩然家挂着白幡,他的侄子红着眼眶迎上来:“王叔,我叔父……前几天跟王王昌龄喝酒,吃了点河鲜,背上的疽突然破了,没熬过来……”
王维站在门口,看着堂屋里孟浩然的灵位,手里的行李“啪嗒”掉在地上。他走进去,拿起桌上孟浩然没写完的诗稿,上面只写了半句“春眠不觉晓”,墨迹还没干,好像主人随时会回来,接着往下写。
他想起俩人在翰林院论诗的日子,想起王维送他的琴,想起孟浩然说“回襄阳种地写诗自在”,眼泪一下子就涌了上来,止都止不住。
那天晚上,王维坐在孟浩然的堂屋里,守着灵位,喝了一夜的酒。他拿起笔,借着油灯的光,写了首《哭孟浩然》:
“故人不可见,汉水日东流。借问襄阳老,江山空蔡州。”
写得简单,却疼得厉害——故人再也见不到了,汉水还在东流,襄阳的江山还在,那个能跟他一起懂山水的人,没了。
孟浩然下葬那天,王维亲自扶棺,把他埋在襄阳的万山脚下——那是孟浩然最喜欢的地方,能看见汉水,能看见青山。临走前,王维在孟浩然的坟前种了棵松树,说:“孟兄,我走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