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

第187章 李若水的呼唤

首页
关灯
护眼
字:
上一页 回目录 下一章 进书架
    第187章 李若水的呼唤 (第3/3页)

    此时困顿深宫的赵桓并不知道,若他能再坚强一日,不要那么胡乱去做一些乱七八糟的决定,它就能迎来好妹婿安兆铭的到来。

    安宁进城了,就能组织汴京百姓、军民,取得被后世史家赞颂、膜拜不已的汴京保卫战的巨大胜利。那时候,他赵桓就依然还是大宋的皇帝,而不是亡国的北宋皇帝。

    虽然好妹婿安兆铭曾经发狠一定要给他几杯美酒尝尝,但那毕竟也只是在发狠罢了。或说安宁性格轻浮,他这些年发狠的事情多了去呢,又有几件被他认真落实的?

    当然了,对于朝代更迭这样重大的历史事件,自然都要由胜利者去书写。无论是安宁,或者赵构,甚至金兀术,他们都不会把自己当时的肮脏心思明白表达出来。

    甚至他们曾经的各种阴暗算计,也都要被史书刻意去遮掩、屏蔽。总之北宋覆亡的一切祸事,都是因为北宋的渊圣皇帝赵桓自取其辱,又与他们又有何干系?

    来自后世的大明学者们,更不似东南弱宋的文人那样喜欢遮遮掩掩。在他们看来,汴京的危殆,北宋的覆亡经历,也只能说明一件事情:渊圣皇帝赵桓的所作所为,天亦厌之!

    “初,金兀术伐宋,蒙兀人围汴京。朝内大臣议不决,或以为汴京城高,而海州勤王之师不日即至,蒙兀人实不足惧也。

    合答安得杜充谋,欲掘堤大河破汴京,群臣尽去。李若水受命出城,使蒙兀人,与合答安不睦,怒而磔之。是日晚,合答安决大河南堤,使河水倒灌汴京,百姓亡者无数。

    渊圣皇帝携太上道君皇共入蒙兀营中,北宋乃亡。

    时金兀术在东平,与战逍遥侯。闻秦桧讯大骇,乃与谋逍遥侯,以为蒙兀人是不足为邻也。遂罢战,各引军南顾,蒙兀遂亡。

    太祖共长乐候谋解汴京之围,引二十八骑驰援。入城后,又用长乐侯谋,为疑兵之计,以明公旌旗遍插城上。城内军民振奋,争相助守。

    是夜,太上道君皇帝、渊圣皇帝驾崩城外,大臣、嫔妃殉难者百数人。蒙兀敌酋忽阑暴卒营中,蒙兀人狐疑不敢进,汴京得安。”

    从李若水出城被杀,到合答安掘堤灌水汴京,再到赵桓带着太上皇赵佶及内府女眷入合答安大营。北宋的覆灭,前后不过三日光景。

    这其间,赵桓也并非没想过要抵御蒙兀人的攻城。大水漫入城内,蒙兀人攻城后,他也曾组织了城内军民自救,甚至他还踩着泥泞亲临城上督战过。

    皇帝临阵,汴京的守军士气大振。面对凶残成性的蒙兀人蚁附攻城,这些禁军也算焕发出他们毕生难得一见的悍勇。

    人人悍不畏死地奋战一天,四城守军都将攻城的蒙兀人打退。当然付出的代价也极为惨烈。守城宋将郭忠孝、杨宗闵、桑景询、曾谓、宋汝为、王尚、程迪皆先后死国。

    “官家,咱们还是继续使人出城议和吧!再要这样子打下去,明日就无将可用了!”甚至连孙傅这样曾经主战的大臣,也开始附和唐恪的主张了。

    赵桓长叹一声,他亲眼看到了双方战力的巨大差距,心如死灰。但是今天真正让赵桓魂飞魄散的,却是被蒙兀人挂在木架上的李若水残骸。

    就那样睁着一双空洞的眼眶,看着赵桓,似乎是在嘲笑赵桓的自不量力。

    与蒙兀人做对的下场,就是俺现在的这个样子,官家你也来啊。

    :。:

    
上一页 回目录 下一章 存书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