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80章 杜充的人生底线 (第2/3页)
安家一直都是大宋忠臣。安郊的乌鸦嘴,也并非多么地过分,汴京城里比他嘴巴臭的士大夫多了去呢。
赵佶难道真有闲心去满天下缉拿诽谤他的人?所以,安郊也只是被他的同僚陷害罢了。而安兆铭,显然已经报复过他的杀父之仇。
所以后来的安兆铭,就能够状元及第,成为大宋朝廷信赖的士大夫。哪怕后来与新皇帝赵桓起了各种龌龊,赵桓也从未想过好妹婿的来历,会有何不妥?
就像这天下人哪怕都知道大河高悬汴京城的头上,甚至此前都被郭药师拿来吓唬过赵桓,但也没有几人相信这样想会有何不妥?
难不成还真有人会生出这等天地不容、丧尽天良的心思?郭药师那样的狠人都只敢在嘴上说说而已。然而这世间的人心,却是从来都没有底线的。
杜充、胡景山等人在天驷监兵败后,他们就一起降了合答安。
几个人的心中,自然忐忑不安。他们素来锦衣玉食惯了,也吃不惯蒙兀人半生不熟还没有香料盐巴的烤肉,更喝不下腥气扑鼻的马奶,这就让合答安很瞧不起他。
蒙兀人正是武功初兴时候,上上下下尊重的是那些敢爱敢恨的汉子。最怕的,也是金兀术那样连长生天都不放在眼里的狠人。似杜充这些酸酸的文人,屁都不是!
当然,比起杜充等人,胡景山这样披着武将羊皮的懦弱“武人”,在合答安眼里更加猪狗不如!事实上,在蒙兀人大营里,胡景山的待遇甚至连随军的骡子都赶不上。
必须立功改善待遇啊!胡景山不敢抱怨合答安的凶残,只会愤怒老上司杜充的充耳不闻,见死不救。所谓人不患寡而患不均,胡景山的愤怒,其实非常符合人性的本能。
也合该杜充有事,这日杜充的幼子杜崐透过昔日要好纨绔收买了看押他的衙役,偷偷从汴京城里跑了出来。他想要投奔父亲,也想在蒙兀人这里弄个不错的官做一做。
在杜崐想来,他蒙兀人开化未久,当然要求贤若渴。自己虽然算不得人才,可毕竟也能识字,何况还有父亲杜充的面子?
他却没想到,合答安根本就瞧不上什么文华、贤才。在合答安眼里,文华有弯刀锋利吗?贤才赶得上咸菜下饭吗?所以杜崐根本未能进营,就被射死在营寨外面。
无非就是通知杜充、胡景山等人过来收尸罢了,杜充自然老泪纵横,泣不成声。早知今日,自己何必当初啊?
设若自己当时就在天驷监战死了,儿子杜崐还能得到朝廷荫补一个不错的官职,一生衣食无忧也,何至于这样被人像畜生一样射死呢?!
哦啊?!胡景山灵机一动,报复杜充的机会不就来了吗?于是胡景山夜间跪伏合答安帐外,声称杜充白日口出大逆不道之言,乘机又诬陷杜充要阴通汴京。
合答安正在营帐里醉酒快活呢,闻言大怒,不但顺手将胡景山一刀劈了,又命人把杜充抓来,“给老子严刑拷打,看他还敢私通汴京不!”
到了次日酒醒,合答安有些后悔不该杀了胡景山。毕竟这人还是心向我蒙兀的,那便是最衷心的忠犬呢,怎么能这样就杀了?
不过杀也就杀了,这口怒气还要继续发泄到杜充头上,于是传杜充入营问:“你难道真如胡景山之言,打算重回汴京吗?”
杜充早已瑟瑟发抖,颤声回答:“即使大帅让老奴归去汴京,奴才也不敢啊。”
合答安哈哈大笑,“我也这么琢磨的,你要是这样回去汴京,你们的汉人皇帝真能饶过你?不过胡景山既然说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