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

第177章 大河之患

首页
关灯
护眼
字:
上一章 回目录 下一页 进书架
最新网址:m.rulianshi.net
    第177章 大河之患 (第1/3页)

    第177章大河之患

    时在靖康五年六月,金兀术被燕青阻在东平、肥城之间进退两难,贺太平、张宪等人忙着向挞懒发起致命一击。而蒙兀人也已经来到了汴京城下。

    胡直儒和杜充,已经是汴京城里位数不多的“知兵”之人。无疑胡直儒的资历要更老许多,但是因为此前郭药师事件的影响,如今的胡直儒也只能跟在赵桓身边,备询而已。

    所以杜充就当仁不让地成为汴京防御使,总览京城防御事。

    被发配到邳州孙傅,终究也放不下他对大宋的忠心。自从金兵再次南下后,他就匆匆给安宁去了一封书信,“弃官”赶回汴京。

    所谓“弃暗投明”的人,历来都要备受“重用”。当然,赵桓也绝不会真把他放在重要岗位上。毕竟,还有些人心的话题需要继续落实嘛。

    所以,“知枢密事”的位子,就落在孙傅身上。只不过枢密院的枢密都承旨贾奕,一般都不太听他的话而已。

    到如今,一应军务,除了胡直儒算得老成谋国外,其他都在汴京防御使杜充的掌握。

    杜充的为人,却是出了名的喜功名,性残忍,而短于谋略之辈。自任汴京防御使后,杜充就每每自诩“帅臣不可坐运帷幄,当以亲冒矢石为能事。”

    似乎自从守御大名府力抗金兵不失后,他便是韩信再世了?别人自然要拿他在大名府时畏敌如虎,不敢相救河北义军的不堪说事。

    但是皇帝赵桓却另有见解。他认为杜充在河北大战时能坚守大名府一年,使金兵莫敢犯。是因为他“颇有古名将之风。备经百战,夷夏闻名而褫气,兵民矢死而一心也。”

    遂任杜充同知枢密院事,汴京防御使。

    既然杜充自诩韩信,那不但要运筹帷幄,更要能亲自带兵临阵才对。于是他就尽弃郭药师“集精锐于城内,以散骑于城外警戒”的防御规划。

    将汴京城内的七万禁军重新布置,非要分出两万去驻防牟驼岗的天驷监,以为掎角之势。

    若只按兵法所谋,这也的确不是什么错误。天驷监地势较高,河流环绕,的确易守难攻。只不过,以大宋禁军的今日战力,就算占据地利,他果然就能守住这地利吗?

    这次不但孙傅要上书反对,胡直儒不断在赵桓身边不断嘀咕,贾奕当然也不看好这个主张。都在蛞躁!气头上来的杜充,索性亲去天驷监驻防,务必使与汴京成就掎角之势。

    至于掎角之势是用来干什么的?杜充却不太理会。此乃兵家之谋也,乃们一帮子腐儒又能晓得什么?这就算是骄横自负了?

    甚至他的部将戚方都要苦苦相劝,以为“相公虽至天驷监,然而终日与汴京官僚争议,文书往来,却并无只言片语理会兵事。

    此前蒙兀人轻取潼关、洛阳,西军不堪一击,显见蒙兀人极为难缠也。万一被他窥见我军松懈,举兵攻打天驷监?汴京之军果然肯救吗?便是禁军肯,官家也会允吗?

    咱们是为了护佑官家的,不是让官家来救咱们呢!到时孤兵悬于城外,诸将何肯用命?故戚某以为,虽然相公愿以孤军效命,然而终究于事无补啊!”

    不过就算这样,杜充哪怕听了也是心有戚戚,终究放不下自己那张斯文的脸面。等到蒙兀人前锋合答安打到汴京城下时,得知城外居然还有一支宋军孤悬,心中好不兴奋。

    是月十二日,合答安向天驷监发起攻击,杜充遂使戚方、向子忞率军正面布阵,又使胡景山、王燮各率偏师护翼军阵两侧。

    这个阵仗的画面,看起来果然很美。然而就连欺负宋军毫无压力的粘罕所部,都要躲着蒙兀人走路呢!一旦被蒙兀人以他们最擅长的骑射功夫,发起连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最新网址:m.rulianshi.net
上一章 回目录 下一页 存书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