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

第153章 背锅的刘豫

首页
关灯
护眼
字:
上一页 回目录 下一章 进书架
    第153章 背锅的刘豫 (第3/3页)

是每个人也都存了一点小心思。

    安宁不打算过问这些,因为在他看来,每个人都应该保有自己的一点小心思,这样才不会把所有的压力都传递到他一个人身上。所以那个菜园子,他想干啥都行。

    也就是说,太名府的消息很可靠。刘豫的确派人去联系了粘罕,这让海州上下百思不得其解,刘豫可是朝廷士大夫。甚至他本身就是朝廷的一部分,真有必要吃早饭吗?

    来自后世的安宁自然知道,在原来的那个历史时空中,刘豫是通过垯懒求到粘罕那里,才讨要到一个齐国皇帝的宝座。

    刘豫是大宋最不像士大夫的一个另类士大夫。他原本是大宋能臣,后来选择了投降金国。说实话,当时降过金的宋臣不少,比济南知府还大的官也有,都是保命而已。

    刘豫之所以会如此出名,完全是因为刘豫主动贿赂金人,谋求做个儿皇帝。与他同时的张邦昌、折可求却都对这个位子避之不及,生怕污了自家身份。

    虽然在历史上,这两货都是降过金国的人物,毫无节操可言。但在后世史书别评价中,他们依然不像刘豫那样的辣眼。

    刘豫起于田亩,以农家子得以进士及第,至少说明他的学识还是很好的。关键是他在读书前就没学会做人。小时候有了偷窃的毛病,长大之后更是见利忘义。

    做个官,还想要挑着做?不过诡异的是,当时似乎还真的有一种“冥冥天意”瞩目刘豫,不但燕京的顺豫门长出瑞禾,济南的渔民也捕到蛟龙?

    而等到他要被废除皇位的时候,也出现许多征兆。比如有枭在后苑鸣叫,有龙摇撼宣德门,甚至毁了“宣德”二字。又有星在平原镇陨落,等等不一而足。

    刘豫做皇帝后的朝廷制度一新,的确革除了许多时代弊端,很多政策拿到现在依然适用。他与百姓相约说:“自今起不滥赦,不用宦官,不度僧道。文武杂用,不限资格。”

    只能说,刘豫天生就是王莽一流的人物。他们想做的,依然是读书人对“圣人皇帝”的某种制度尝试。他的所谓“祥瑞”,与“天下官绅皆属意安汉公”也有异曲同工之妙。

    不过似乎儒家每次选人做皇帝,都要出问题。太理想化,也太形而上地追求“道理”。儒家每次对时代制度的改革、推动,也都透着食古不化、不务实际的各种穷折腾。

    如今的刘豫,不但掌握了明教,手里还有大宋玉玺“定命宝”。如今又在被朝廷和官家甩锅?他有“吃早饭”的想法一点都不意外。

    刘豫勾结粘罕,那么最危险的一定是河东的赵构。他在河东一点根基都没有,只是仗着“将星云集、兵甲犀利”而已。

    但是他的所谓“将星云集、兵甲犀利”,也只能应付一下粘罕。怼上金兀术的铁浮屠、投石机、黑药包,依然不够看的。

    所以,如今局面就是河东必败了!?只要粘罕也有投石机的话,石岭关就形同虚设。那么金兀术这么着急南下,也是想要合围聚歼河东宋军的意思?

    
上一页 回目录 下一章 存书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