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

第七十二章:双管齐下探迷踪

首页
关灯
护眼
字:
上一页 回目录 下一页 进书架
    第七十二章:双管齐下探迷踪 (第2/3页)

流渠道,以请教切磋之名,更加频繁地与太医们探讨医术。尤其在处理完一些复杂外伤或高热病例后,她会将病例详情(隐去患者身份)记录下来,与太医们共同分析,并有意无意地将话题引向历史上是否有类似难以治愈的怪症。

    这一日,林微在与那位曾坐镇“济世堂”的耿直老太医王院使(已致仕,但仍被返聘参与编修医书)讨论一例伤口久溃不愈的病例时,故作感慨道:“王老先生,此类创口溃烂、反复高热之症,实在凶险。晚辈翻阅些杂书,曾见有记载前朝似有类似疫情,不知太医院古籍中,可有相关记载?若能知古鉴今,或能有所启发。”

    王院使捋着胡须,沉吟道:“王妃所言极是。太医院藏书阁中,确有一些前朝医案存档,不乏疑难杂症之记录。老夫年轻时也曾翻阅,其中有些病例,描述诡异,用药思路与今时大相径庭,真伪难辨。尤其是永和年间……”他说到这里,忽然顿了顿,似有顾忌,摆了摆手,“唉,都是些陈年旧事,有些记载语焉不详,甚至涉及宫廷秘闻,不便多言,不便多言啊。”

    永和年间!正是沈墨纸条上提到的年号!

    林微心中一动,面上却不动声色,顺着他的话道:“老先生说的是,宫廷之事,确需谨慎。晚辈也只是随口一问,只盼能从医术本身寻得些突破便好。”

    她不再追问,转而讨论起当前病例的用药方案,但“永和年间”、“宫廷秘闻”这几个字,已深深印入她的脑海。王院使的无心之言,侧面印证了沈墨线索的可信度,也指明了太医院藏书阁可能是一个信息宝库。

    与此同时,楚瑾宸那边的调查也有了微妙进展。玄一查到,沈墨的那名入宫诊病的弟子,在宫中曾与典籍厅一名负责整理旧档的低阶太监有过短暂接触,似乎是为了查阅某位太妃旧年的脉案。这次接触看似合情合理,但时间点恰好是在沈墨来访瑾王府之前。

    是巧合?还是沈墨通过弟子,在试探典籍厅的水深,或者传递某种信号?

    楚瑾宸决定按兵不动,继续观察。他深知,面对宫廷这座深不见底的迷宫,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上一页 回目录 下一页 存书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