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

正文 第二百零八回 一朵红花 顶级校花

首页
关灯
护眼
字:
上一页 回目录 下一页 进书架
    正文 第二百零八回 一朵红花 顶级校花 (第2/3页)

洲逃来的犹太难民,来此居住的犹太人越来越多,在长阳路霍山路一带,形成了一个东方犹太人社区。如今这里还留有犹太人在此生活过的印迹,长阳路上的上海犹太难民纪念馆,就坐落在那时的犹太摩西会堂旧址。

    1945年8月15日中午,日本战败宣布无条件投降,第二次世界大战终告全部结束。居住这里的三万多名犹太人开始离开中国,有些回到欧洲各国,但大部分无家可归的都去了美国。

    冯布劳的叔叔没能等到这天,几个月前,这个饱受磨难的犹太老人因病故世,安葬在提篮桥霍山犹太人公墓。在美犹联合救济会的安排下,不到十六岁的冯布劳原本可以去美国定居,然而他却拒绝离开。

    在冯布劳和叔叔居住的地方,有户邻居是一对上海夫妻,几年来给予叔侄二人不少帮助。那户上海人家有个女儿,比冯布劳小三岁,两个孩子朝夕相处,一直在一起玩耍。冯布劳不愿意去美国的原因,就是他爱上了邻居的女儿,他发誓要娶这个上海姑娘为妻。

    大批的犹太难民陆陆续续离开难民居住区,最终留在上海的犹太人没有几个,冯布劳就是其中一人。他改名冯爱沪,意思是热爱上海这块土地,他要在此等待一个女孩的长大。

    1951年秋天,冯爱沪终于迎娶了那个贤淑的邻居姑娘,在上海结婚成家。两年后,他的第一个儿子出生,七年后迎来了小女儿冯利亚。来上海二十年后,这个犹太人冯布劳因意外身亡,永远留在了“东方的诺亚方舟”上海。

    ——————

    2000年初夏。上海虹口区,辛家木桥北路。

    早晨,高一女生鲍美云拎着书包刚走出弄堂,四五个小流氓立即围了上去。其中一个留着长发,穿着新潮的高个子,他像是为首的。

    鲍美云冲他娇喝一声:“飞机头,来那么多人做啥?准备打群架啊?”

    飞机头满脸笑容,伸手欲接鲍美云的书包,很是殷勤:“美云,书包我来拎。”

    鲍美云将书包一丢:“我问你,做啥弄这么多人?香烟呢?”

    飞机头连忙背起书包,取出一包烟递给鲍美云。

    边上一个跟班道:“大哥讲,有个瘪三要跟他抢女朋友,阿拉是来帮忙的。”

    鲍美云熟练的取烟,点火,然后吐出一个烟圈:“意思就是打群架咯?飞机头,我警告你,不要像真的一样,谁是你女朋友?”说着将那包烟扔还给飞机头。

    今年十五岁的鲍美云,是上海红湖中学高一的学生。这女孩长得异常美艳,不光是本校校园,就是在附近的几所中学里,也是名声远播的地区级校花。

    她有着西方人的长相,天生一头淡褐色飘逸长发,五官精致,肤色白皙柔嫩。从小弄堂里的人就叫她小外国,因为她有八分之一的德国犹太人血统,的确是个中外混血儿。

    其外祖父是二战时逃来上海的犹太难民,在虹口区霍山路居住期间,娶了个上海姑娘。他们有个女儿叫冯丽亚,那就是鲍美云的生母。

    虽然冯丽亚有一半中国血统,但她完全继承父亲的基因,彻头彻尾一副德国白种女人的模样,就连思维方式也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上一页 回目录 下一页 存书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