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

0188 微服私访

首页
关灯
护眼
字:
上一页 回目录 下一页 进书架
    0188 微服私访 (第2/3页)

    李恪在客厅来回走动,左右为难,李恪从来就不是一个优柔寡断之人,一炷香后,李恪突然一拍桌面,大声道:“人不为己,天诛地灭!再说本王没有曲辕犁还有其他方法可以提高粮食产量,比如利用粪便和材灰。”

    接下来的日子李恪一直在骊山忙碌,主持修水池、春耕…

    ━┉… ●━━……━━● …

    春雨惊春清谷天,过了惊蛰,便是春分,昼夜平分。

    古代的春分分为三候:“一候玄乌至,二候雷始发声,三候始电。”便是说春分日后,燕子便从南方飞来了,下雨时天空便要打雷并发出闪电。

    待到春分一过,便是清明。

    清明,源于“清明风”。春秋时《国语》中记载:一年中共有“八风”,其中“清明风”属巽,即“阳气上升,万物齐巽”。汉朝刘安所作的《淮南子·天文训》中也有“春分后十五日,斗指乙,则清明风至”的记载。

    燕子来时春社,梨花落后清明……

    清明一到,气温升高,正是春耕的大好时节,故有“清明前后,种瓜点豆”之说。

    然则今年的清明,老天爷似乎显得并不开心,不愿在春耕到来之际,降下一场如油的春雨。

    太史局的那帮钻研历法天文的老学究们,给了李二陛下一个郁闷的推论——今年春季少雨。

    别说生产能力极为原始低下的唐朝,即便是号称科技大爆炸的二十一世纪,气候对于粮食产量的影响亦极为重要。干旱、洪涝,当人们面对大自然的天威,才能察觉到自身是如何的渺小,在天威面前,除了眼睁睁的看着,束手无策。

    李二陛下愁的头发都快白了。

    一年之计在于春,若是春耕不理想,这一年的收成能好的了?

    难道自己登基改元的第一年就有可能迎一场大旱?

    想到此处,李世民在太极宫里呆不住了,心烦意乱几乎处理不好公务,便嘱咐房玄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上一页 回目录 下一页 存书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