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

0092 政事堂

首页
关灯
护眼
字:
上一页 回目录 下一页 进书架
    0092 政事堂 (第2/3页)

及专掌朝政者,并为辅弼”。唐代也因宰相品位尊崇,人主不肯轻易授人,故常以他官而居宰相之职,并假借他官之称。如唐太宗时,杜淹以吏部尚书参议朝政,魏征以秘书监参与朝政,其后,或称“参议得失”,或称“参知政事”等等,名称不一,实则都是宰相。

    《文献通考·职官四》说:“中书出诏令,门下掌封驳,

    ì有争论,纷纭不决,故使两省先于政事堂议定,然后奏闻”。

    唐代初年,三省长官在门下省议事。这个议事地点称为政事堂。

    这个时期宰相都是由三省长官兼职的,而三省长官尚有本省常务,所以一般情况下,他们上午在政事堂议事,下午就回本省办公。因此,不必要另立宰相的办公机关。

    军国大事经政事堂会议商定,奏请皇帝最后裁决;机密大事以及五品以上官员的升降任免,只在政事堂议论,他官不得与闻。

    如此一来,政事堂就成为唐初协助皇帝统治全国的决策机关,真正的“帝国心脏”。

    李君羡忐忑的走进政事堂,发现有人正在说话。

    “帝王创业为何如此艰难呢,剿灭了陇西的薛仁杲,又有宋金刚,灭了宋金刚,又窜出个刘武周,等灭了刘武周,河南又有个王世充,等灭了河南的王世充,河北还有窦建德,山东还有徐圆朗。”

    “等朕终于这些这些势力一一扫除,刚登上梦寐以求的皇位,屁股都好没有坐热,又被颉利、突利这两个突厥蛮子欺负,不得不掏空国库,忍耻含狠的签下渭水之盟…”

    声音浑厚沉稳,中气十足。

    李君羡心里微微一惊,陛下怎么来了?

    再一细看,长孙无忌、杜如晦、房玄龄、魏征等几位重臣都在。

    “陛下不必气馁,打仗拼的是人口,拼的后勤,拼的是综合国力,我大唐的人口是突厥的几倍十几倍,只要我们忍辱负重,休养生息几年,就一定能全方位的超越突厥,到时候一定能一战定乾坤,洗刷掉一切耻辱…”杜如晦斩钉截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上一页 回目录 下一页 存书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