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

第二十章 盐铁争锋,西岐亮剑

首页
关灯
护眼
字:
上一章 回目录 下一页 进书架
最新网址:m.rulianshi.net
    第二十章 盐铁争锋,西岐亮剑 (第1/3页)

    朝歌城的经济暗战,在苏妲己的果断应对下,并未演变成失控的骚乱,但却如同一场漫长的消耗战,僵持不下。

    官营平粜店和低价棉布确实缓解了部分平民的压力,暂时稳住了底层民心。

    然而,费仲、尤浑背后势力操控的囤积居奇也并未停止,他们资金雄厚,如同附骨之疽,持续消耗着朝廷的储备,并伺机寻找着更致命的突破口。

    就在这微妙的平衡中,来自东海码头的“鲛人盐”和“夜明珠”,如同投入静湖的石子,激起了新的涟漪。

    这些货物品质极高,价格却相对低廉,尤其是那“鲛人盐”,雪白细腻,远超官盐,迅速在朝歌贵族和富商阶层中流行起来。

    负责盐铁专卖的官员很快发现,官盐的销量开始下滑,税收受到影响。

    而更令人不安的是,这些东海商船的负责人,那位自称“东海散人”的商贾,行事诡秘,出手阔绰,很快与费仲、尤浑等人搭上了线。有密报显示,他们之间往来频繁,似乎在进行某种秘密交易。

    苏妲己嗅到了危险的气息。盐铁专卖是朝廷重要的财政支柱,若被外来势力渗透操控,后果不堪设想。

    她立刻下令加强对盐市和码头的监控,并派心腹尝试接触那位“东海散人”,探其虚实。

    然而,未等盐铁之争明朗化,一个更直接、更严峻的挑战,从西岐方向呼啸而来!

    这一日,九间殿上,来自西岐的又一封国书被呈递到纣王面前。与上次伯邑考朝贡时的谦恭不同,这封国书措辞虽然依旧保持着臣属的礼节,但内容却堪称犀利。

    国书中,西伯侯姬昌首先“欣慰”地表示,听闻大商在大王英明领导下,农工兴盛,尤以“瑞棉”与“龙尾车”利国利民,西岐上下深感敬佩,并已效仿学习,略有所成。

    紧接着,笔锋一转,提到去岁至今,天下多地干旱,百姓困苦,然西岐仰赖祖宗余荫及些许农事改进,幸得丰收,仓储颇丰。

    姬昌“体恤”大商或因推行新政、耗资巨大而粮储或有不足,故“冒昧”提议,愿以“公平”价格,向西岐“出售”大量余粮,以解大商燃眉之急,并“帮助”大商稳定因天灾而可能波动的民心。

    国书最后,姬昌还“谦逊”地表示,西岐在治理水患、选育良种方面也偶有心德,若大商不弃,愿派使者前来“交流切磋”,共同促进天下农桑。

    这封国书,如同一把包裹着丝绸的软刀子,杀人不见血!

    表面上,姬昌仁至义尽,关心宗主国,愿意卖粮相助。实则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最新网址:m.rulianshi.net
上一章 回目录 下一页 存书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