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十八章 余威荡涤,新患暗生 (第2/3页)
公输凡,一脸忧色地求见苏妲己。
“娘娘,大事不妙!”杜元铣顾不上礼节,急声道,“近日城中多家传统麻布、葛布作坊主联名上书,状告官营‘天衣坊’及民间棉布倾销,致其生意凋敝,工匠失业,难以为继!已有数百工匠聚集在司市衙门外,要求官府给条活路!”
公输凡补充道:“不仅如此,制作龙尾车需大量优质木材、铜铁,已开始与制作兵甲、车驾的官坊争夺原料,负责王室用度的少府也颇有微词。还有……各地诸侯进贡的丝绸、珍玩,因大王近来偏好棉布、奇器,价值大贬,负责贡赋的官员抱怨连连,说长此以往,恐伤诸侯之心。”
苏妲己静静地听着,脸上并无意外之色。这正是技术革新必然会带来的“创造性破坏”。
棉布的效率优势冲击了传统纺织业,新式器械的推广消耗了大量资源,触动了旧有利益分配格局,甚至纣王个人喜好的改变,也影响了上层建筑的经济链条。
“还有……”杜元铣压低声音,“有风声说,西岐那边,伯邑考返回后,西伯侯姬昌并未有任何斥责商朝的言论,反而下令在西岐境内鼓励农桑,整顿吏治,并……并似乎也在暗中探听我天工院流出的一些简易技术,比如那改进的纺车之法。”
苏妲己眼中寒光一闪。姬昌果然老辣!他不直接对抗,反而借力打力,利用商朝技术革新带来的社会波动,巩固自身“仁政”形象,甚至试图吸收这些新技术来增强西岐的实力。这才是真正可怕的对手。
“本宫知道了。”苏妲己语气平静,“意料之中。”
她走到窗前,看着宫苑内忙碌的景象,沉思片刻,转身下令:
“第一,告知那些上书的手工作坊主,朝廷可提供低息借贷,助其转型,学习棉布纺织或转向更高端的丝绸、刺绣工艺。同时,天工院可派出工匠,指导他们改进现有麻葛织机,提升效率,降低成本。愿意转型者,官府优先采购其产品。”
“第二,龙尾车所用木材,转向采购民间特定树种,不得与兵甲争抢官林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